[发明专利]S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9330.1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3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鹏;朱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7/06 | 分类号: | F16L57/06;E04G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泵送机械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S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混凝土泵送设备中分配机构有多种方式,S管形式的分配机构应用最广。
S管分配机构是一种往复摆动的机构,担负着将两砼缸内带压力的混凝土料通过间歇摆动的S管输送给同一出口的作用,该机构在泵送设备中为关键部件。S管为分配机构中的最重要的部件和易损件。由于流经S管的混凝土带有一定的压力和速度,容易在S管内造成磨损或堆积。根据不同型号的分配机构,需要对S管的长度、高度等参数进行变化,变化后的S管的磨损和堆积位置各部相同,但总结发现,磨损和堆积严重的位置主要集中在S管出口处的弯曲部分(如图1中的A区域)和入口处的弯曲部分(如图1中的B区域),导致S管的平均寿命缩短,无法满足等寿命使用的要求,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混凝土泵送机械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
因此,S管一方面要降低磨损提高寿命,另一方面也需要使混凝土流动顺畅,减小泵送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管,以解决现有混凝土泵送机构中的S管易磨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管,包括管体,管体,具有入口、出口、靠近入口的第一弯曲段、靠近出口的第二弯曲段、以及连接于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之间的连接段,其中,管体的内壁各处的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和/或下部轮廓根据管体的内壁各处的磨损或积料情况有选择地形成变半径的曲线以使曲线所处的内壁的磨损或积料与该横截面的半径等于恒定半径时相比减少磨损或积料区域,恒定半径为沿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半径。
进一步地,曲线所处的内壁的横截面的面积与该横截面的半径等于恒定半径时相比变大或变小,以使内壁的磨损或积料与内壁的横截面的半径等于恒定半径时相比减少磨损或积料区域。
进一步地,第二弯曲段的内壁的横截面为第一横截面,第一横截面的下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大于第一横截面的第一恒定半径以使第一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横截面为半径等于第一恒定半径的圆时的面积,第一恒定半径为沿第一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半径。
进一步地,第一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为半径等于第一恒定半径的半圆形曲线。
进一步地,第一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大于第一恒定半径。
进一步地,第一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小于第一恒定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弯曲段的内壁的横截面为第一横截面,第一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大于第一横截面的第一恒定半径以使第一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横截面为半径等于第一恒定半径的圆时的面积,第一恒定半径为沿第一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弯曲段的内壁的横截面为第一横截面,第一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小于第一横截面的第一恒定半径以使第一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一横截面为半径等于第一恒定半径的圆时的面积,第一恒定半径为沿第一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半径。
进一步地,第一弯曲段的内壁的横截面为第二横截面,第二横截面的下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大于第二横截面的第二恒定半径以使第二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二横截面为半径等于第二恒定半径的圆时的面积,第二恒定半径为沿第二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等于第二横截面的第二恒定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大于第二横截面的第二恒定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小于第二横截面的第二恒定半径。
进一步地,第一弯曲段的内壁的横截面为第二横截面,第二横截面的下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小于第二横截面的第二恒定半径以使第二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二横截面为半径等于第二恒定半径的圆时的面积,第二恒定半径为沿第二横截面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等于第二横截面的第二恒定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大于第二横截面的第二恒定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小于第二横截面的第二恒定半径。
进一步地,横截面的上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从上部轮廓的两端点向中点逐渐地变化;横截面的下部轮廓形成的曲线的半径从下部轮廓的两端点向中点逐渐地变化。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9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气筒组件
- 下一篇:燃气专用防拆防吃气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