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08171.3 | 申请日: | 2013-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5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曹佳平;罗福然;蒋洪卫;沙亮;朱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海博威(江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朱显国 |
| 地址: | 225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等离子体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高效治理有机挥发性恶臭气体的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大规模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废气。为了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这些有毒有害气体,人们针对废气处理中低温等离子体的作用机理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目前已研制出的能够产生等离子体的装置,主要有介质阻挡放电和电晕放电装置。
在实际工业工程应用中的大型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效率较低,会发生效率衰减。同时因工业运用技术不够成熟,可能引起火灾或导致人身安全事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某些大型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装置废气处理装置,由于,其结构或材料以及工艺的局限性,易出现高压放电电极断丝、低压极板被腐蚀等现象,从而导致设备可靠性降低、废气处理能力下降。
总之,现有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处理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系统,其处理效率高、安全性好和使用寿命长。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设在风道上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和风机,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置于箱体内的气流均衡装置、等离子体反应室、高压放电电极、高压瓷瓶、弹射装置和电极管理装置;
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室包含多个类蜂窝结构,所述每个小蜂窝的中心有一个高压放电电极穿过,每个小蜂窝的内六角处均设有辅助放电边;
所述高压放电电极穿过小蜂窝后,其两端分别通过弹射装置固定在电极管理装置上;
所述每个电极管理装置通过一个高压瓷瓶与箱体绝缘,用于确保每个高压放电电极均处于每个小蜂窝的中心位置;
所述弹射装置用于当高压放电电极异常断开时,将断开的高压放电电极弹射到等离子体反应室下方而不致粘连到小蜂窝侧壁上;
所述气流均衡装置置于等离子体反应室进气端,对进入等离子体反应室的气流进行动态均衡。
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室由导电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材料制成,在类蜂窝结构的表面涂覆有能提高反应室等离子体浓度的催化剂。
所述涂覆在类蜂窝结构表面的催化剂为TiO2。
所述高压放电电极采用铬镍合金材料制成的多芯细丝缠绕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效率高:通过优化类蜂窝结构及催化剂联合作用,有效提高反应室等离子体浓度,从而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处理效率;
2、安全性好:采用弹射装置,避免高压电源负载直接短路;应用安全联锁装置,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
3、使用寿命长:采用铬镍合金材料制作的高压放电电极,抗腐蚀能力强,寿命不低于5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图1中等离子体发生器外形图。
图3是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高压放电电极管理装置及等离子体反应室俯视图。
图4是等离子体反应室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等离子体反应室中类蜂窝板示意图。
图中:
1系统控制器,2等离子体高压电源,3等离子体发生器,4等离子体反应室,5高压瓷瓶,6弹射装置,7、8、9电极管理装置,10高压放电电极,11气流均衡装置,12门开关,13接地装置,14风机变频调速系统,15风机,16气体监测装置,17风道,18配电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设在风道17上的等离子体发生器3和风机15,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3包括置于箱体内的气流均衡装置11、等离子体反应室4、高压放电电极10、高压瓷瓶5、弹射装置6和电极管理装置7、8、9。
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室4包含多个类蜂窝结构,所述每个小蜂窝的中心有一个高压放电电极10穿过,每个小蜂窝的内六角处均设有辅助放电边;
所述高压放电电极10穿过小蜂窝后,其两端分别通过弹射装置6固定在电极管理装置上;
所述每个电极管理装置7、8、9通过一个高压瓷瓶5与箱体绝缘,用于确保每个高压放电电极10均处于每个小蜂窝的中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海博威(江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海博威(江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8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