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青光眼的缓释药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06526.5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璜;王敏;沈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K9/70;A61P27/06;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青光眼 缓释药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光眼的治疗药物,具体是一种治疗青光眼的缓释药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益气活血利水功效的青光安颗粒剂,由黄芪、地龙、赤芍、红花、茯苓、车前子、白术、地龙八味药物组方而成,用于治疗青光眼作为湖南中医用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已历经18年,成熟可靠。由于颗粒剂制作成本高、易潮解、对包装方法和材料要求高、机动性差、适口性稍差。
目前,眼部给药剂型最常见的是滴眼剂和眼膏剂,但是由于眼睛的特殊解剖学构造及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使得外源性药物难以进入其中,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眼部给药后生物利用度底,个别药物由于鼻眼管引流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另外传统的滴眼剂易从眼部流出,需要多次给药,眼膏剂易引起雾视,从而导致病人顺应型差。
而本发明所做的缓释膜剂,通过控制基质可缓慢稳定释放药物,可以延长药物眼部滞留时间,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给药,血药浓度平稳,增加了药物治疗的稳定性,还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从而提高疗效。而且眼用膜剂小且薄,柔软度高,经紫外线照射灭菌,不必添加抑菌剂,对眼一般无刺激性和不适感。目前国内外尚无青光眼缓释剂膜剂及其制作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剂型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青光眼的缓释药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清光眼缓释药膜,其原料组成及重量分数为:成膜材料45—55份,甘油7-10份,青光安药液15-25份,吐温80 1-3份。
所述成膜材料由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按5比1的重量配制而成。
所述青光安药液是如下方法制得:将青光安原药按其配方混匀后粉碎,加水回流提取,把提取液离心、过滤浓缩即得。
本发明的清光眼缓释药膜的制备方法是:将成膜材料加水溶胀,加热溶解,加入甘油、青光安药液 、吐温80,搅匀,涂膜,晾干,消毒,启膜后形成药膜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可以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②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可减少用药的总量,因此可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大的效果。而且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短,方法简单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1的步骤为:
1、取黄芪40-80g、地龙10-30g、赤芍10-30g、红花10-30g、茯苓10-30g、车前子10-30g、白术10-30g、生地10-30g混匀粉碎,用1.8L的水回流提取1-3小时 ,倒出提取液,用30r/min的速度离心10-20min,再减压过滤,所得虑液为青光安药液。
2、配制成膜材料: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比例为5比1)。
3、缓释膜剂的制备:将成膜材料6g加适量水浸泡,加热溶解,加入甘油0.5ml,青光安药液20ml,吐温-80 3滴,搅匀,晾干,30min紫外线照射消毒,启膜。
具体实施方式2的步骤为:
1、取黄芪60g、地龙20g、赤芍20g、红花20g、茯苓20g、车前子20g、白术20g、生地20g混匀粉碎,用1.8L的水回流提取3小时 ,倒出提取液,用3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再减压过滤,得340ml虑液为青光安药液。
2、配制成膜材料: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比例为5比1)。
3、缓释膜剂的制备:将成膜材料6g加适量水浸泡,加热溶解,加入甘油0.5ml,青光安药液20ml,吐温-80 3滴,搅匀,晾干,30min紫外线照射消毒,启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65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