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留顶底柱预置空间充填采矿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6271.2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科平;李杰林;李斌;邓红卫;胡建华;杨念哥;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留顶底柱 预置 空间 充填 采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矿充填采矿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不留顶底柱预置空间充填采矿法,适用于地下矿山充填原料缺乏,或供给不充足,且矿体顶底板均为较稳固的倾斜或急倾斜矿体的开采。
背景技术
充填采矿法可有效解决地下矿山采空区处理和地压管理等难题,为矿山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但同时也给矿体开采带来了充填系统建设投资高、充填工艺复杂、采矿成本过高等缺点,降低了矿山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部分矿山面临充填原材料缺乏,导致充填工作滞后或停止,因而无法及时的充填采空区,既影响了临近矿体的顺利开采,也给矿山的安全生产留下了重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矿山充填原料缺乏或供应不充足时具有作业安全、生产效率高、矿石损失率低和采矿成本低的不留顶底柱预置空间充填采矿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不留顶底柱预置空间充填采矿法,充分利用顶底板和围岩的自承能力,在采场允许暴露面积范围内,采用预先留置空间的充填方式来充填采空区,其特征是:在采场回采完毕后立即回收底部结构,并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充填料充填底板区域,作为下一中段矿体开采的人工顶柱,采用废石胶结充填料充填采空区,并依据采空区形态和围岩稳固性的实际情况,决定充填高度和充填体积,预置空间,采空区均为不完全接顶充填。
在采场一侧钻凿切割天井,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爆破形成切割槽,作为大规模回采的自由面,在中段底部区域开凿受矿堑沟,矿房中部掘进凿岩巷道,凿岩设备钻凿平行深孔,爆破时,上分段需超前下分段两至三排炮孔崩矿;崩落的矿石堆积于堑沟内,由铲运机集中出矿;不留顶底柱,采场回采完毕后立即回收底部结构区域矿石,并以高强度的混凝土充填料充填底板区域,矿房区域则采用废石胶结充填料充填;充填作业采用铲运机直接将充填料倒入采空区。
上下中段矿房交错布置。
根据围岩及顶底板稳固性确定采场结构参数、充填料配比、充填高度和充填料总方量,并预置空间;在围岩条件好且允许暴露面积大时选用较低强度充填料,并适当降低充填高度和减少充填料方量;反之,则选用较高强度充填料,并提高充填高度和增大充填料方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不留顶底柱预置空间充填采矿法,充分利用顶底板和围岩的自支承能力,在采场允许暴露面积范围内,采用预先留置空间的充填方式来充填采空区,通过上下中段矿房交错布置,减小不同中段同时回采时矿房之间的相互扰动,从而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对岩层的破坏;不留顶底柱,矿房回采完毕后立即回收底部结构区域的矿体,并以高强度混凝土充填料充填底部结构区域,作为下一中段矿体开采的人工顶柱;采用废石胶结充填料充填采空区,并依据采空区形态和围岩稳固性的实际情况,决定充填高度和充填体积,预置空间,采空区均为不完全接顶充填。既保证了采空区的稳定性,又减少了充填料体积总量。
根据围岩及顶底板稳固性确定采场结构参数、充填料配比、充填体积;在围岩条件好且允许暴露面积大时可选用较低强度的废石胶结充填料,并可适当降低充填高度;反之,则选用较高强度的废石胶结充填料,并提高充填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充填原料缺乏或供应不足条件下采用充填采矿法处理采空区的难题,对地压进行了有效管理,并降低了充填成本,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矿房交错布置,减小了不同中段同时回采时采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减少了应力集中对岩层的破坏;不留顶底柱降低了矿石损失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底部结构区域高强度混凝土充填料保证了人工假顶具有足够的强度,有利于工人在人工假顶下的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不留顶底柱预置空间充填采矿方法设计主视图即沿图2中Ⅰ-Ⅰ线剖示图。
图2是沿图1中Ⅱ-Ⅱ线剖面图。
图3是沿图1中Ⅲ-Ⅲ线剖面图。
图4是沿图1中Ⅳ-Ⅳ线剖面图。
图中:1.穿脉巷道,2.分段凿岩巷道,3.出矿川巷道,4.受矿巷道,5.炮孔,6.切割天井,7.充填联络道,8.高强度混凝土充填料,9.充填体,10.PVC排水管,11.水平沿脉巷道,12.充填挡墙,13.斜坡道,14.中段运输巷道,15.堑沟,16.围岩,17.崩落矿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6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消除回转盘惯性运动的电极帽堆焊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焊丝送丝管锁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