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蜻蜓翅膀为模板的纳米多极孔骨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6040.1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5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于兴华;王虹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兴华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A61L27/56;A61L27/10;A61L27/5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郭耀辉 |
地址: | 13006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蜻蜓 翅膀 模板 纳米 多极 修复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蜻蜓翅膀为模板的骨修复材料,具体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恶性骨肿瘤引起的大的骨缺损的治疗和再生代替材料。属于纳米生物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缓释药物释放系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各种骨修复材料为载体的药物缓控释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将缓释药物释放系统植入生物体内骨骼后,载体所承载的药物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缓慢释放,达到修复骨缺损和药物治疗的双重目的。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复合材料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重要的骨修复载体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蜻蜓翅膀为模板的骨修复材料。
本发明之骨修复材料是选用蜻蜓翅膀作为为纳米孔模板,用水热合成法进行孔壁晶化,形成介孔孔壁的介孔生物玻璃的材料。以蜻蜓翅膀为模板的的骨修复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通过用蜻蜓翅膀为生物模板,利用蜻蜓翅膀的纳米孔的功能,纳米介孔用于细胞培养,实现成骨细胞的附着生长,载入褪黑素等药物,实现对小分子药物的缓释作用。
本发明之制备方法是:
1) 具体配方
P123(表面活性剂)4g
无水乙醇 310毫升
盐酸 1g 0.5mol/ml
TEOS(正硅酸乙酯) 6.7g
TEP (磷酸三乙脂) 0.73g
四水硝酸钙 1.4g
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PH为7.35-7.45
二水硫酸钙
蜻蜓翅膀
褪黑素
2) 制备介孔生物玻璃溶胶
P123(表面活性剂)4g溶于无水乙醇 60毫升,加入0.5 mol L-1盐酸 1g,TEOS(正硅酸乙酯)6.7g, TEP (磷酸三乙脂)0.73g,四水硝酸钙 1.4g,在室温下搅拌24 h。
3) 制备介孔生物玻璃的材料
蜻蜓翅膀预处理后,置于平皿,滴入2)制备好的介孔生物玻璃溶胶,饱和即可,自然晾干后,重复多次。将天然海绵中经2)介孔生物玻璃溶胶处理过的蜻蜓翅膀在管式炉中600℃下焙烧6 h。
4)介孔生物玻璃的材料的固化处理
将100份3)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和2份二水硫酸钙促凝剂分别研磨,然后混合均匀,在加入50份PH为7.35-7.45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作为固化液,搅拌均匀使其成糊状。在使用时可注射入骨缺损部位,也可以直接膏体填充,或者预先固化成型后在手术中植入。
具体实施方式
选用蜻蜓翅膀为介孔生物模板,用P123作为表面活性剂,水热合成法进行孔壁晶化,形成孔壁为介孔生物玻璃的纳米材料。本试验制备的介孔生物玻璃做扫描电镜图,可见一维管状形貌的介孔生物玻璃微管结构。
1)具体配方:
P123(表面活性剂)4g
无水乙醇 310毫升
盐酸 1g 0.5mol/ml
TEOS(正硅酸乙酯) 6.7g
TEP (磷酸三乙脂) 0.73g
四水硝酸钙 1.4g
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PH为7.35-7.45
二水硫酸钙
蜻蜓翅膀
褪黑素
2)制备介孔生物玻璃溶胶
P123(表面活性剂)4g溶于无水乙醇 60毫升,加入0.5 mol L-1盐酸 1g,TEOS(正硅酸乙酯)6.7g, TEP (磷酸三乙脂)0.73g,四水硝酸钙 1.4g,在室温下搅拌24 h。
3)制备介孔生物玻璃的材料
蜻蜓翅膀预处理后,置于平皿,滴入2)制备好的介孔生物玻璃溶胶,饱和即可,自然晾干后,重复多次。将蜻蜓翅膀中经2)介孔生物玻璃溶胶处理过的蜻蜓翅膀在管式炉中600℃下焙烧6 h。
4)介孔生物玻璃的材料的固化处理
将100份3)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和2份二水硫酸钙促凝剂分别研磨,然后混合均匀,在加入50份PH为7.35-7.45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作为固化液,搅拌均匀使其成糊状。在使用时可注射入骨缺损部位,也可以直接膏体填充,或者预先固化成型后在手术中植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兴华,未经于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6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