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5048.6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2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马荣全;苗冬梅;李书颖;胡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6 | 分类号: | E04B2/7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复合 条板现浇内 隔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内隔墙结构,尤指一种采用龙骨组件的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大跨度结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虽然砌体结构具备取材方便、耐久性好、耐火性好及保温节能效果好的特点,但因其自重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差、现场需砂浆砌筑、费时费工等缺点,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和绿色施工的推行。为解决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以轻质装配式内隔墙为主要墙体系统的建筑内隔墙涌现市场。
轻质装配式内隔墙是指采用轻质板条在工厂加工预制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采取拼装等措施后完成的住宅或公共建筑内隔墙系统。目前,轻质装配式内隔墙体系主要采用骨架隔墙,因其工业化生产、便于安装等特点在建筑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骨架隔墙的龙骨采用U型的钢框,安装后在面板间形成多个密闭的空间,每个钢框间都是独立不相通的空间,这样使得需要在每一个空间的面板上都开始注浆孔,施工不便,且当混凝土注满后操作人员不会立即发现,容易使得两侧的面板板缝间冒浆或者涨开。
2、由于龙骨采用的轻薄的钢框,在面板通过射钉安装于钢框上时,并不能很好的固定,使得整个骨架隔墙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3、因轻质隔墙板安装在建筑物非承重部位,所需安装部位都是大跨度、沉降变形最大、抗荷载能力最弱的地方,由于轻质隔墙板企口槽拼装连接和表面光滑的特殊性,很容易造成板与板连结处、板与门窗连结处出现裂缝,集中荷载时会引起轻质墙板震动变形,发生裂缝和空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施工方便、稳定性高且抗震性能好的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包括龙骨组件,以及安装于龙骨组件两侧的面板;在所述面板间注入轻质泡沫混凝土形成所述内隔墙;所述龙骨组件包括一对龙骨以及复数个连接板,所述龙骨与位于该侧的所述面板固接,且所述龙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并形成空隙。
上述技术方案因采用了龙骨组件,大大提高了内隔墙结构的稳固。龙骨之间形成有空隙,使得两侧面板间形成连通的空间,在面板间注入轻质泡沫混凝土时只需开设一个注浆孔即可,方便施工,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龙骨为一内部中空的框体,且所述框体内灌注有轻型混凝土。龙骨组件中的龙骨为含有轻型混凝土结构的框体,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龙骨组件刚度和的稳固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通过螺钉贯穿所述面板与所述龙骨的框体,并穿设入所述框体内的轻型混凝土内从而固接所述龙骨与所述面板。龙骨框体内的轻型混凝土可以有效的固定螺钉,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龙骨框架,轻薄的侧板不足以固定螺钉,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内隔墙因挤压而产生变形等问题。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面板于顶部两端分别开设一注浆孔与一满溢孔。因龙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面板间的空隙是连通的,只需开设一个注浆孔即可。另一个满溢孔用于排出面板间的空气,还起到提示轻质泡沫混凝土注满的作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面板外侧安装有一加固模板。为了使得内隔墙更加稳固,可以在面板外层加设一层加固模板。
本发明还具有自重轻、建造成本低、保温隔热性好、阻燃性能高、隔声效果好、抗震性能高、隔振效果好、工期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隐去一侧面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安装一侧面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中龙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中龙骨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A-A位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5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