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相逆变器的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4914.X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0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贾仁需;于海明;张艺蒙;宋庆文;闫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李楠;戴燕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 逆变器 驱动 电路 | ||
1.一种单相逆变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电耦合器U1,具有八个脚,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1脚跟4脚悬空,3脚接PWM信号,4脚接地,5脚连接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6脚与7脚相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8脚连接到电源正极;
第二光电耦合器U2,具有八个脚,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1脚跟4脚悬空,3脚接脉宽调制PWM信号,4脚接地,5脚连接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6脚与7脚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8脚连接到所述电源正极;
第三光电耦合器U3,具有八个脚,所述第三光耦合器U3的1脚跟4脚悬空,3脚接所述PWM信号,4脚接地,5脚连接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6脚与7脚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连接,8脚连接到所述电源正极;
第四光电耦合器U4,具有八个脚,所述第四光耦合器U4的1脚跟4脚悬空,3脚接所述PWM信号,4脚接地,5脚连接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6脚与7脚分别连接在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8脚连接到所述电源正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逆变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相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外部负载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所述外部负载的另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逆变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为碳化硅SiC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逆变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为SiC续流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逆变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49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反复黏贴的隔热膜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转向器油嘴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