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03971.6 申请日: 2013-09-06
公开(公告)号: CN103417886A 公开(公告)日: 2013-12-04
发明(设计)人: 梁怡芃 申请(专利权)人: 梁怡芃
主分类号: A61K36/904 分类号: A61K36/904;A61K9/48;A61K9/12;A61P11/06;A61K33/06;A61K35/56;A61K33/00
代理公司: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代理人: 刘尔才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支气管哮喘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哮喘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原之后发作,夜间和(或)清晨症状也容易发生或加剧。很多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自己可闻及喘鸣音。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症状,中医学称之为“哮病”。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广泛开展的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的现代化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研究:自《内经》始,历代医家对哮喘的症状、病因病机就有较多相关的描述。《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秦景明《症因脉治》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注::“伏饮者,乃饮留膈上伏而不出,发作有时者也;即今之或值秋寒,或感春风,发则必喘满咳吐痰盛,寒热,背痛腰疼,咳剧则目泣自出,咳甚则振振身动,世俗所谓吼喘病也。”可见,历代医家多认可哮病的“夙根”学说,认为痰饮伏肺为哮之“夙根”。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哮病的诊断疗效标准,该标准亦认为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性吼中痰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肺、脾、肾三脏亏虚,风痰伏藏于内。中医认为哮症病因主要是内有宿痰,复感外邪,先天不足,脾肾阳虚。哮喘始发于肺,波及于脾,影响于肾。哮喘患者体质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风咳理论认为变异型哮喘所致的咳嗽与中医单纯的外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逆作咳不同,也与咳喘宿痰内伏于肺有别。其病因病机为风邪犯肺,邪阻肺络,肺气失宣,肺管不利,气道挛急所致;亦有研究认为本病病机为风痰胶结伏肺,风痰内蕴,肺失宣肃。临床诊断:很多哮喘患者在确诊之前常常经历很长时间的误诊过程,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咽炎等,由于错误的诊断导致治疗方案的错误,不仅延误治疗,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心理上的痛苦,经济上的付出也白白浪费掉。并且他们会经常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对哮喘病没有治疗作用,反复使用容易造成耐药。当然合并细菌感染时,抗生素会有效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肺功能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哮喘的发病机制包括: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包括: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失常、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及其相互作用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怡芃,未经梁怡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39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