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功能性膜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03721.2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东大智汇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B32B37/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庆华 |
地址: | 2153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功能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防伪功能性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3);所述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3)上分别设有按相同规律分布且相对应的第一单元结构和第二单元结构,且所述第一单元结构和第二单元结构为字母或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功能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结构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与第二单元结构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单元结构和第二单元结构的长度均为0-500微米,且第一单元结构和第二单元结构的宽度均为0-500微米;所述第一单元结构和第二单元结构表面上凹或凸的矢高均为0-25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功能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3)之间设有基底层(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功能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为PET膜、BOPP或PE膜,且其厚度为0-25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功能性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大层(4);所述放大层(4)位于第一信息层(2)和基底层(1)之间或位于基底层(1)和第二信息层(3)之间,且所述放大层(4)上设有与第一单元结构和第二单元结构相对应且以相同规律分布的第三单元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功能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层(4)的折射率和与其相邻的第一信息层(2)或第二信息层(3)的折射率至少相差0.04。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伪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采用卷对卷工艺将基底材料穿卷,并通过张力控制所述基底材料的平整性;
步骤2:在所述基底材料上表面与第一母膜之间注入第一树脂,并通过所述第一树脂将第一母膜贴合在所述基底材料上表面;
步骤3:通过UV光照,使所述第一树脂固化并成型于所述基底材料上表面形成放大层(4),将所述放大层(4)与第一母膜分离;
步骤4:在所述基底材料下表面与第二母膜之间注入第二树脂,通过所述第二树脂将第二母膜贴合在所述基底材料下表面;
步骤5:通过UV光照,使所述第二树脂固化并成型于所述基底材料下表面形成第二信息层(3),将所述第二信息层(3)与第二母膜分离;
步骤6:在所述放大层(4)上表面与第三母膜之间注入第三树脂,通过所述第三树脂将第三母膜贴合在所述放大层(4)上表面;
步骤7:通过UV光照,使所述第三树脂固化并成型于所述放大层(4)上表面形成第一信息层(2),将所述第一信息层(2)与第三母膜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伪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采用卷对卷工艺将基底材料穿卷,并通过张力控制所述基底材料的平整性;
步骤2:在所述基底材料上表面与第三母膜之间注入第三树脂,通过所述第三树脂将第三母膜贴合在所述基底材料上表面;
步骤3:通过UV光照,使所述第三树脂固化并成型于所述基底材料上表面形成第一信息层(2),将所述第一信息层(2)与第三母膜分离;
步骤4:在所述基底材料下表面与第一母膜之间注入第一树脂,通过所述第一树脂将第一母膜贴合在所述基底材料下表面;
步骤5:通过UV光照,使所述第一树脂固化并成型于所述基底材料下表面形成放大层(4),将所述放大层(4)与第一母膜分离;
步骤6:在所述放大层(4)下表面与第二母膜之间注入第二树脂,通过所述第二树脂将第二母膜贴合在放大层(4)下表面;
步骤7:通过UV光照,使所述第二树脂固化并成型于放大层(4)下表面形成第二信息层(3),将所述第二信息层(3)与第二母膜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东大智汇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东大智汇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37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