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墙件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3521.7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仁;冯家荣;周尚书;陈家敏;李国勇;王希晨;崔曜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5/04 | 分类号: | E04G5/0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墙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墙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中连墙件大多采用钢管扣件抱柱或夹梁方式与主体结构连接,这种使用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梁柱等构件位置无法满足连墙件设置的间距要求,造成脚手架方案无法严格执行。同时,该连墙方式还会给砌筑、抹灰、装饰等后续施工带来不便,工人在施工时往往会擅自松动、拆除连墙件,给脚手架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连墙件在使用过程给工人施工带来不便,使工人在施工时容易擅自松动、拆除连墙件,从而给脚手架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连墙件。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墙件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连墙件,主要由支撑体、套在该支撑体下端的套管组成,在所述套管顶部设有与支撑体相配合的密封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套管底部还设有封闭套管的封闭体。
再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与封闭体均由胶带制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为塑料管。
同时,所述支撑体为钢管。
一种连墙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连墙件的套管预埋在结构边梁中,并将连墙件的支撑体与脚手架的横杆可拆卸式连接;
(2)将混凝土浇筑在结构边梁中;
(3)拆除脚手架后拔出支撑体;
(4)在套管中填满混凝土。
为了满足需要,步骤(1)中使用扣件将支撑体连接在横杆上。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步骤(1)中预埋套管时使套管顶部高出于结构边梁。
为了确保效果,步骤(4)中使用比步骤(2)中浇筑结构边梁时使用的混凝土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在套管中并捣实。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连墙件主要由支撑体与套在支撑体下端的套管组成,且在套管顶部设有与支撑体相配合的密封件,使用时将套管预埋在结构边梁中,以便于工人施工,同时将支撑体与脚手架相连接,因此可通过支撑体加固脚手架。完成施工后拆除脚手架,并使用工具拔出支撑体,则支撑体可重复使用,因此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2)本发明的套管底部设有封闭套管的封闭体,在拔出支撑体后套管的底端为封闭端,则在套管中浇筑混凝土即可将套管整体埋设在结构边梁中。
(3)本发明的所述密封件与封闭体均由胶带制成,方便制作且成本低廉。
(4)本发明的套管为塑料管,其成本低廉且不易变质,埋设在结构边梁中对结构边梁的质量无不良影响。
(5)本发明的支撑体为钢管,钢管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能很好地起到对脚手架的支撑作用。
(6)本发明的连墙件的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且其连墙件不仅能支撑脚手架,从而可提高工人施工时的安全保障,还不会对工人施工带来不便;同时使用完成后其支撑体还可拔出重复使用,因此还可节约成本。
(7)本发明的支撑体通过扣件连接在横杆上,便于拆卸。
(8)本发明预埋套管时使套管顶部高出于结构边梁,从而可防止混凝土将整个套管掩埋而不便于拔出支撑体。
(9)本发明的步骤(4)中使用比步骤(2)中浇筑结构边梁时使用的混凝土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在套管中并捣实,从而可保证套管中的混凝土的强度,可防止套管内部强度不够而影响混凝土浇筑在结构边梁中形成的墙体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墙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套管预埋在结构边梁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边梁中浇筑混凝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砌体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支撑体,2—套管,3—密封件,4—封闭体,5—脚手架,6—横杆,7—结构边梁,8—砌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连墙件,主要由支撑体1组成,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支撑体1为钢管,所述支撑体1也可使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其他金属管件或金属杆件。在所述支撑体1上还设有套管2,如图1所示,所述套管2为塑料管,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套管2为PVC管。所述套管2的长度小于支撑体1的长度,且该套管2套在支撑体1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3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