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墙体框架的转角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3312.2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9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震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墙体 框架 转角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建筑墙体,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墙体框架的转角连接结构。
技术背景
目前,房屋搭建一般都是用砖瓦水泥材料,需要大量的工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当房屋楼层较高时,还需要塔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需要的财力物力较大。目前市面上虽然存在简易房,且简易房造价低,建造方便,速度快,但是简易房的坚固程度和外表的美观程度仍待提高,且下雨天简易房的噪声较大,只能作为临时房屋,不能当做长期住房使用。因此,能用于快速搭建坚固美观的房屋的建筑墙体框架或将成为社会的需要。框架的连接结构常存在连接不稳定,转角连接质量不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连接方便,转角过渡更平滑的建筑墙体框架的转角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墙体框架的转角连接结构,包括型材A和型材B,所述的型材A和型材B均整体呈U型长槽,包括底面和与底面垂直的两个侧壁,所述的底面中间为凸起部,凸起部与底面的两边通过加强筋过渡,所述侧壁上端向内翻折成与底面平行的翻边;所述型材A侧壁的两端还设有凹陷部,所述型材B的翻边的两端设有折边开口,折边开口处的型材向外翻折形成折边,相邻型材A相互垂直,且通过型材B过渡连接,型材A的凹陷部与型材B的折边的重叠处通过铆钉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部的宽度为底面宽度的三分之一。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型材底面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型材B与型材A之间的夹角为135°这样的角度使得转角过渡更为平滑稳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型材A之间,通过型材B 过渡连接,且型材A两端设有凹陷部,型材B侧壁的两端设有与凹陷部相配合的折边开口,使得转角过渡平滑,提高了连接质量,保证了型材表面的平整,方便墙体的浇注,保证外表的美观;由于各个型材的两侧壁上端设有翻边,底面设有凸起部,加强了整个型材的强度,所有型材件通过简单的铆钉连接即可,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型材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型材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建筑墙体框架的转角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作出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建筑墙体框架的转角连接结构,包括型材A1和型材B2,所述的型材A1和型材B2均整体呈U型长槽,包括底面3和与底面3垂直的两个侧壁4,所述的底面3中间为凸起部31,凸起部31与底面3的两边32通过加强筋33过渡,所述侧壁4上端向内翻折成与底面3平行的翻边41;所述型材A1侧壁的两端还设有凹陷部42,所述型材B2的翻边41的两端设有折边开口43,折边开口43处的型材向外翻折形成折边411,相邻型材A1相互垂直,且通过型材B2过渡连接,型材A1的凹陷部42与型材B2的折边411的重叠处通过铆钉连接。所述凸起部31的宽度为底面3宽度的三分之一。所述型材B2与型材A1之间的夹角为135°。
所述的型材由自控成型机基于CAD设计的计算机化高精度生产,所有框架、横梁、地板托梁、屋顶和墙体龙骨都严格按照建筑师的图纸进行生产,预先留出门窗洞口,以备安装,精确的生产可减少钢材的使用量和误差。每个型材在生产时都按照图纸喷涂标号,生产出来的型材可在工厂和现场按照图纸和标号组装,且型材的安装可使用钢质铆钉和气动铆钉枪,工具均可在当地购买,方便快捷,具有高度的便携性。
型材的规格多样化,腹宽75mm-150mm的型材均可生产,适用于不同的拉伸强度及厚度。该型材强度高、自重轻,适用于设计及建造单层及多层结构房屋的框架。
本发明与传统钢结构房屋的型材相比用钢量更少现场组装误差更少,且不同于传统建造技术需要塔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建造速度更快,搭建的框架精度更高,可由当地工人组装,无需专业技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震,未经李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3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