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污泥制备的有机肥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2704.7 | 申请日: | 2013-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拓彬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污泥 制备 有机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污泥制备的有机肥料。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园林、绿地、造林过程中肥料的使用主要以发酵动物粪便、秸秆填埋为主,其产生问题为:l、增加生产成本;2、浪费农业生产资料;3、肥料使用周期较短;4、对环境的贡献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一座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我国在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污泥产量也迅速增加,如何处理和处置这些污泥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生长需要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一直以来,城市污泥大部分都是直接施入种植地,但是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处理直接施入种植地,不仅不能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其肥料的有效性低,未经微生物的腐熟作用施到田里,会继续分解发热,可能导致烧苗,污泥中的微生物可能与农作物争夺养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肥效高、成本低的采用污泥制备的有机肥料。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有机肥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污泥占60%-70%、有机废弃物占27%-35%、生物质发酵酶占3%-5%。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为去除重金属及对植物生长有害的物质的纯污泥。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废弃物包括塑料废品5%、废弃橡胶8%、纤维织品5%、废纸12%、米糠15%、椰壳14%、树叶6%、树皮10%、花草3%、厨余果皮7%、饼粕5%、酒糟5%和蔗渣5%。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质发酵酶包括乳酸脱氢酶8%、琥珀酸脱氢酶7%、细胞色素氧化酶5%、过氧化氢酶10%、纤维素酶16%、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色氨酸蛋白激酶12%、b-甘露聚糖酶8%、木聚糖酶10%、b-葡聚糖酶15%和酸性磷酸酶5%。
本发明的采用污泥制备的有机肥料,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对于新开垦的农田,有加快土壤熟化的效果;从肥效方面讲,属于一种缓效释放肥料,有效期间比较长,适宜于种植长季节植物,可为该类植物提供持续的供养能力;其能够降低使用肥料成本54%以上,而且延长肥料养分释放周期达到120%左右,使用该技术生产的肥料,可减少污泥对环境造成的环境压力,提高环境贡献率。
具体实施方式
该采用污泥制备的有机肥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该有机肥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污泥占60%-70%、有机废弃物占27%-35%、生物质发酵酶占3%-5%。
其中,所述污泥为去除重金属及对植物生长有害的物质的纯污泥。所述有机废弃物包括塑料废品5%、废弃橡胶8%、纤维织品5%、废纸12%、米糠15%、椰壳14%、树叶6%、树皮10%、花草3%、厨余果皮7%、饼粕5%、酒糟5%和蔗渣5%。所述生物质发酵酶包括乳酸脱氢酶8%、琥珀酸脱氢酶7%、细胞色素氧化酶5%、过氧化氢酶10%、纤维素酶16%、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色氨酸蛋白激酶12%、b-甘露聚糖酶8%、木聚糖酶10%、b-葡聚糖酶15%和酸性磷酸酶5%。
实施例一:
该采用污泥制备的有机肥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污泥占65%、有机废弃物占30%、生物质发酵酶占5%。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纯污泥去掉杂质,备用;
2)、按上述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将有机废弃物中的塑料废品、废弃橡胶、纤维织品、废纸、米糠、椰壳、树叶、树皮和花草,与所述生物质发酵酶混合搅拌,堆成一定大小的堆,发酵15天,备用;
3)、按上述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将有机废弃物中的厨余果皮、饼粕、酒糟和蔗渣进行嫌氧发酵15天,备用;
4)、将上述所有步骤的制备物混合搅匀,自然发酵15至20天即可。
为验证本发明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促进作用,进行了如下的对比实验:
选用二块土地,分别种植相同的植株,其中一块地施以本发明有机肥料,另一块地施以常规家畜肥料,得出如下结论:植株前期生长势低于家畜有机肥,而进入中后期,污泥发酵肥料肥效显著增长,总体生长势高于家畜肥料种植植株2.5%左右,总植物生长量高于家畜有机肥种植植株的6.3%-17.2%。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采用污泥制备的有机肥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污泥占60%、有机废弃物占35%、生物质发酵酶占5%。发明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拓彬,未经李拓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2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燃料熔铝炉
- 下一篇:一种以银为基材的硅酸铅固体电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