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木层孔菌中1,2-桉烷型倍半萜在抗禽流感H5N1病毒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1647.0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0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晨;宋爱荣;孔超;孙效乐;王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A61P31/16;C07D307/92;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木层孔菌中 桉烷型 倍半萜 禽流感 h5n1 病毒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禽流感H5N1病毒的火木层孔菌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制备方法,尤其涉及的火木层孔菌菌种,已于2013 年8月26日保藏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分类名称: 火木层孔菌 Phellinus igniarius,保藏编号为CGMCC No.8108。
背景技术
倍半萜(sesquiterpenes)是指分子中含15个碳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布较广,在木兰目(magnoliales)、芸香目(rutales)、山茱萸目(cornales)及菊目(asterales)植物中最丰富。在植物体内常以醇、酮、内酯等等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是挥发油中高沸点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倍半萜类化合物较多,无论从数目上还是从结构骨架的类型上看,都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多的一支。倍半萜化合物多按其结构的碳环数分类,例如无环型、单环型、双环型、三环型和四环型。亦有按环的大小分类,如五、六、七元环,直到十一元大环都有。如按倍半萜结构的含氧基分类,则便于认识它们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例如倍半萜醇、醛、内酯等。
1,2-桉烷型倍半萜具有抗菌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如今,未见到有抗情流感病毒活性的报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药用菌中分离的具有抗禽流感活性的1,2-桉烷型倍半萜。本发明首次公开了1,2-桉烷型倍半萜的一种新活性,测定了其对MDCK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证明其具有抗禽流感H5N1病毒的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制备火木层孔菌粗提物,由下述方法制得:
(1)发酵培养基配方以克/100毫升计是:
玉米淀粉 1-5% 葡萄糖 1-5%
蛋白胨 0.1-0.5% 酵母膏 0.1-0.5%
硫酸镁 0.1-0.5% 磷酸二氢钾 0.01-0.05%
(2)将火木层孔菌菌种以常规方法接种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内,以20~35℃温度,摇瓶转速为80~280r/min,pH 3~8条件下,震动培养7~15天;培养中当pH值降到2.5~4时,将摇瓶中的种子接种到50L发酵罐的培养液中,以温度20~35℃,发酵罐压力0.1~0.2公斤/平方厘米,pH 3~8,通气量0.5~1.1vvm,搅拌速度100~280转/分的条件,培养7~15天,即可利用火木层孔菌菌丝体发酵全液制备火木层孔菌粗提物。
(3)取步骤(2)中所得火木层孔菌菌丝体发酵全液,将其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2~1/5;
(4)用体积百分比为60~95%的乙醇对上述步骤(3)浓缩后的发酵液进行提取,其中,加入乙醇的量是浓缩液体积的2~8倍,能够使提取液中乙醇浓度达到60~90%,乙醇优选为浓度65-95%的食用乙醇,所用体积优选为浓缩液体积的3-6倍;
(5)对步骤(4)所得提取液在50~70℃条件下,加热1~2小时;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并通过二级过滤除去杂质,分离获得乙醇提取液;将上述乙醇提取液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5~1/10;
(6)将将步骤(5)所得的浓缩液以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得火木层孔菌粗提物。
然后从火木层孔菌粗提物中制备1,2-桉烷型倍半萜,步骤如下:火木层孔菌粗提物→正相硅胶层析→氯仿与甲醇梯度洗脱→TLC检测→正相硅胶层析→氯仿甲醇凝胶层析→TLC检测→正相硅胶层析→TLC检测→减压蒸干→无色油状物(1,2-桉烷型倍半萜)。
具体方法为:
(1)制备火木层孔菌粗提物;
(2)将步骤(1)所得的沉淀物与正相硅胶混匀搅拌,干燥后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使用洗脱剂洗脱2-5次,得到洗脱液;
(3)将步骤(2)中最后一次洗脱液蒸干,等体积硅胶拌样,进行正相硅胶层析,使用洗脱剂洗脱;
(4)收集步骤(3)中的洗脱液,减压浓缩,使用氯仿:甲醇=1:1溶解,进行甲醇凝胶柱层析,使用洗脱剂洗脱,使用TLC检测收集的洗脱液,适当合并洗脱液,减压干燥;
(5)将步骤(4)中得到的产物进行再次进行正相硅胶层析,使用洗脱剂洗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16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