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1035.1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9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学松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15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神经衰弱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神经衰弱是以精神易兴奋及脑力、体力易疲劳为特征,并常伴有情绪、心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其发生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有关,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多于青壮年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健忘、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等。治疗上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药物主要包括抗焦虑、镇静催眠药及三环抗抑郁药,这些药物有明显的副作用并有药物依赖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本病属祖国医学“不寐”、“健忘”、“郁症”等范畴,申请人在临床上所见以心脾两虚为主。患者多因劳心过度或为学生日夜苦读,伤心耗血,导致气血不足,血不足则无以养心,心神失养则心悸、失眠、健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多蕊蛇菰10-15份、黄泡果20-30份、百药煎9-18份、鸡骨草25-35份、佛手12-16份、野扇花果11-17份、合欢皮13-17份、白芍15-18份、梵天花根14-19份、人参果20-22份、甘草3-5份。
优选的,多蕊蛇菰13份、黄泡果25份、百药煎14份、鸡骨草30份、佛手14份、野扇花果15份、合欢皮16份、白芍18份、梵天花根15份、人参果21份、甘草4份。
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水煎制成汤剂。
方中:多蕊蛇菰、黄泡果滋阴补肾,补肾涩精;百药煎、佛手、鸡骨草润肺化痰,生津止渴,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清热解毒;野扇花果、合欢皮、白芍养肝安神,解郁,活血消肿,养血,平肝止痛;梵天花根、人参果健脾祛湿,化瘀活血,强心补肾,健胃,调经活血;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解止痛,调和药性。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56例患者均来自于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均符合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大多数为脑力劳动者如教师、秘书、营销人员、会计、科研工作者等,无器质性病变,常为失眠、脑力不足、情绪波动大等不能自主的症状所苦恼,以前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21~60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3年。对照组78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22~65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为4个月,最长4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疗效标准参照1998年人民军医出版社《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愈:精神状态和躯体症状消失,能恢复病前的工作能力和生活;好转:精神状态和躯体症状基本消失,能从事脑力和体力活动;无效:精神状态和躯体症状未改善或加重。
3、观察指标:采用神经症筛选表平分值作为疗效观察指标。有2名工作5年以上的精神科医师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各测评1次,求出各次得分总平均值。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
4、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称取多蕊蛇菰13g、黄泡果25g、百药煎14g、鸡骨草30g、佛手14g、野扇花果15g、合欢皮16g、白芍18g、梵天花根15g、人参果21g、甘草4g,水煎成汤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对照组患者口服谷维素,每次2片,每日3次,两组均一周为一个疗程。
5、治疗结果(1)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疗效比较
两组比较P<0.05
两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筛选表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帅选表评分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t=0.2012,P>0.05,2)t1=14.28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学松,未经王学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10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