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压复合板材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8843.7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韩静涛;彭耀光;张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冷弯型钢学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4 | 分类号: | B32B15/04;B32B9/04;B21B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刘大弯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旺角弥敦道6***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板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设备 | ||
1.一种辊压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基材底板层(10)、钛复合层(20)、钎料层(30),所述钛复合层(20)复合于所述金属基材底板层(10)的单面或双面上,所述钎料层(30)位于所述金属基材底板层(10)与所述钛复合层(20)之间,所述金属基材底板层(10)、所述钎料层(30)与所述钛复合层(20)通过热辊轧制方式紧密复合成为一体,并且各层间的界面达到冶金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材底板层(10)的材质为普通钢材或耐候钢或耐火钢或不锈钢或铜或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料层(30)由铝基钎料或铜基钎料或镍基钎料或银基钎料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复合板材的总厚度为0.5~5.5mm,其中所述钛复合层(20)的厚度为0.1~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复合层(20)的外表面附着透明的钛的氧化层。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复合板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准备金属基材卷料(1)、钛卷料(2)及钎料卷料(3)各一卷;
(b)拉矫:将金属基材卷料(1)、钛卷料(2)及钎料卷料(3)分别开卷拉出对齐,并按照复合层的顺序依次叠放,将钎料卷料(3)放置于金属基材卷料(1)与钛卷料(2)之间,通过夹送辊及拉矫辊组(5)将端头叠放在一起的金属基材卷料(1)、钛卷料(2)及钎料卷料(3)的卷材拉平并进行送料;
(c)热轧:通过加热及轧制辊组(6)对拉平的三层料板在进料的同时进行加热、高温热压轧制以及界面高温扩散处理,对金属基材卷料(1)、钛卷料(2)及钎料卷料(3)进行热辊复合成型,使钎料分别与钢、钛扩散融合连接成一体;
(d)出料:通过夹送辊及卷曲辊组(7)对复合后的板材进行输送并收成卷材,冷却下料,形成辊压复合板材卷料(8)。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复合板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备料:准备金属基材卷料(1)一卷,钛卷料(2)及钎料卷料(3)各两卷;
(b)拉矫:将金属基材卷料(1)、钛卷料(2)及钎料卷料(3)分别开卷拉出对齐,并按照复合层的顺序依次叠放,将金属基材卷料(1)置于中央层,两卷钛卷料(2)分别置于最外层,两卷钎料卷料(3)分别放置于金属基材卷料(1)与两卷钛卷料(2)之间,通过夹送辊及拉矫辊组(5)将端头叠放在一起的金属基材卷料(1)、钛卷料(2)及钎料卷料(3)的卷材拉平并进行送料;
(c)热轧:通过加热及轧制辊组(6)对拉平的五层料板在进料的同时进行加热、高温热压轧制以及界面高温扩散处理,对金属基材卷料(1)、钛卷料(2)及钎料卷料(3)进行热辊复合成型,使钎料分别与钢、钛扩散融合连接成一体;
(d)出料:通过夹送辊及卷曲辊组(7)对复合后的板材进行输送并收成卷材,冷却下料,形成辊压复合板材卷料(8)。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辊压复合板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材卷料(1)的材质为普通钢材或耐候钢或耐火钢或不锈钢或铜或铝。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辊压复合板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料为铝基钎料,步骤(c)中,加热及轧制辊组(6)的加热温度为750~800℃;或者,所述钎料为铜基钎料,步骤(c)中,加热及轧制辊组(6)的加热温度为850~1000℃;或者,所述钎料为镍基钎料,步骤(c)中,加热及轧制辊组(6)的加热温度为1000~1300℃;或者,所述钎料为银基钎料,步骤(c)中,加热及轧制辊组(6)的加热温度为800~1000℃。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复合板材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沿板材前进方向设置的用于将不同材质的卷材拉平并进行送料的夹送辊及拉矫辊组(5)、用于对多种卷材进行热辊复合成型的加热及轧制辊组(6)、用于对复合后的板材进行输送并卷曲的夹送辊及卷曲辊组(7),所述加热及轧制辊组(6)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设置的轧辊,每个轧辊的内腔(61)设有高压导热油,每个轧辊设有电磁感应加热装置(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冷弯型钢学会有限公司,未经国际冷弯型钢学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88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