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社区预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8601.8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6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钰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东信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9/00 | 分类号: | G08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社区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灾害监测分析功能来对同一区域内多个节点进行智能统一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区管理的需要,在一个区域内,对发生火灾、水漫、危害气体泄漏、地震、非法入侵等应急事件的预警和处理日益受到重视,不同灾害的发生,对应急处置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在预警功能上在实践中仅仅靠人员现场判断,难以实现快速预警与处置事件。
譬如,一个楼内的一个房间发生火灾,楼内其他房间人员如不得到紧急疏散,容易被困,即使发现火灾,如不得到有效合理的疏散引导,也容易遭困。
再譬如,一个无人看管的房间发生水漫,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对房间内的物品造成损失。
然而现有技术中很少有人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来迎合上述需求弥补预警漏洞,传统方式,大多都为人员现场判断灾害形式,再去通知对应处置部门和人员来现场处置,这样会发生时间拖延、错失最佳救援事件、发生次生灾害等情况出现。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社区预警系统,它可通过灾害监测分析功能来对同一区域内多个节点进行智能统一控制和管理。
它可识别灾害类别,定位灾害地点,记录灾害信息,发出灾害应急转移避险警报,通知对应灾害处置部门和人员,以起到很好的安全防范作用与快速处置效果。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该系统包含一个中央服务器,一个灾害应急预警模块,一个信息发送模块,一个或多个灾害监测传感装置。
图1是本发明所述防灾减灾应急预警管理系统的原理图。本系统将一定区域内的灾害监测传感装置联入到一个控制网络中,从灾害监测器1到灾害监测器N,各灾害监测传感装置控制器都和中央服务器相连,通过中央服务器对各灾害监测传感装置进行综合统一管理。
灾害监测传感装置可以是火灾探测单元、气体探测单元、水浸探测单元、红外探测单元,单个或多个的组合监测器。
中央服务器具有信息智能分析处理能力,用于将所述灾害监测传感装置获取的灾害信息进行识别分析,看其灾害所属类别和等级,同时发出指令,处置对应灾害。该中央服务器可以是PC或者是服务器等。
灾害应急预警模块具备以文字、图像和声音的预警提示方式,该灾害应急预警模块接收到所述中央服务器指令后发出灾害应急转移避险警报,该灾害应急预警模块用于提示灾害信息,以提供最优方式疏散受灾人员。该灾害应急预警模块至少包含一个显示模块、一个声源模块和一个信号收发单元。
信息发送模块得到所述中央服务器指令后,向对应灾害应急处置部门和人员发送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可远程实时进行多个区域情况管理并收集各种信息,以便管理部门及时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应;避免现有技术对灾害信息交流滞后的缺陷;本发明可仅通过中央服务器对各灾害监测传感装置进行管理,可识别灾害类别,定位灾害地点,记录灾害信息,发出灾害应急转移避险警报,通知对应灾害处置部门和人员,以起到很好的安全防范作用与快速处置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参考附图及接下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将更容易理解,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对应同样的结构部件,其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防灾减灾应急预警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图1中系统灾害监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系统灾害应急预警模块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防灾减灾应急预警系统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主要通过程序、步骤、逻辑块、过程或其他象征性的描述来直接或间接地模拟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运作。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陈述了很多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则可能仍可实现。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换句话说,为避免混淆本发明的目的,由于熟知的方法、程序、成分和电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东信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恒东信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86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导作用电动图解
- 下一篇:公司内部邮件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