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型Bi4Ti3O12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8578.2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2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夏傲;谈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0 | 分类号: | C01G23/00;C03C17/2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bi sub ti 12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Bi4Ti3O12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掺杂型Bi4Ti3O12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钛酸铋(Bi4Ti3O12)作为一种典型的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具有优良的压电、铁电、热释电和电等性能。Bi4Ti3O12的晶体结构是各向异性的立方结构,它由(Bi2O2)2+和(Bi2Ti3O10)2-钙钛矿结构层相间隔而成。在(Bi2Ti3O10)2-钙钛矿结构层单元中,Ti离子被氧八面体包围,构成O-Ti-O键,Bi离子位于TiO6八面体网格的空隙中,2个(Bi2O2)2+层的高度是6个Ti-O键的长度。其铁电-顺电相变属一级相变,由于单斜相的单胞十分接近正交晶系,故晶格参数可用正交晶系来描述:a=0.5450,b=0.5406,c=3.2832nm。它的自发极化矢量位于a-c平面内,与a轴成大约4.5°角,沿a轴和c轴自发极化分量相差很大,分别是50μC/cm2和4μC/cm2。
近年来,人们对Bi4Ti3O12薄膜的A位的Bi和B位的Ti进行了多种掺杂研究。掺杂后的薄膜性能在剩余极化、抗疲劳特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掺杂对于离子半径、居里温度稳定(Tc>400℃)、易于生成稳定的钙钛矿结构的要求,可以在Bi4Ti3O12的A位进行掺杂的稀土元素有La、Nd、Pr、Sm、Eu、Gd等。而在B位,常常进行高价的施主离子掺杂,如Nb、V、W等。对于A位稀土元素的掺杂,Uong Chon等人认为,掺杂会使铋氧层中间的3个氧八面体中,上下两个氧八面体的Ti的位置具有高度不对称的双势阱,导致自发极化沿c轴方向偏转增大,从而使BIT薄膜的c轴方向的剩余极化增大。而对于B位掺杂来说,剩余极化的增大主要是由于薄膜的c轴取向度减小的缘故,与掺杂离子本身的属性无关。
目前,Bi4Ti3O12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磁控溅射法和脉冲激光沉积法。这些制备工艺通常设备较为复杂、需要严格的真空环境和工艺制度、成本昂贵,或是需要高温煅烧工艺处理,制备过程造成污染,都不能实现工艺简单,节约能源及环境友好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掺杂型Bi4Ti3O12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薄膜厚度易于控制且环境友好,制备的掺杂型Bi4Ti3O12薄膜晶相发育完全、纯度高,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均匀致密,且薄膜与基板结合牢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掺杂型Bi4Ti3O12薄膜,化学式为Bi4Ti3-xHfxO12,其中,x=0.01~0.15。
一种掺杂型Bi4Ti3O12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OTS单分子层的制备及功能化:
将洁净的基板放入OTS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中沉积,使得基板表面生成OTS单分子膜层,随后除去基板表面残留溶液,再于紫外光下照射35-50min,从而实现OTS表面功能化,得到附着功能化的OTS单层膜基板;
2)前驱液的配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85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刀具和工件组合装夹装置
- 下一篇:新型直线导轨挤压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