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辅倒吹把手工艺方法及其把手主体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6727.1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倪海芬;倪海玲;王振华;邓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鹿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27;E05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6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辅倒吹 把手 工艺 方法 及其 主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辅倒吹把手工艺方法及其把手主体。
背景技术
气辅技术可在家电、汽车、夹具、日常用品、办公用品等几乎所有的塑料制件领域得到应用,有些注塑产品由于功能的不同需要横截面较大,如果按照一般的方式注塑,产品将会严重缩水。此时,在注塑的过程中,利用气辅成型模具,将气体注入气辅成型模具的型腔内,让产品中空,就可防止缩水。
在汽车门把手注塑成型时,一方面为使注塑成型的把手内部形成空腔,节约原料,另一方面为弥补把手主体在注塑成型时形成缩印缺陷,现有的注塑方法一般采用气辅成型模具,在注塑时利用气体(一般为氮气)进行辅助注塑。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气辅工艺,该把手主体的一端设置溢胶口,另一端分别设置进胶口和吹气口;其中把手主体的型腔通过进胶口注满胶后,利用吹气装置开始将气体从吹气口吹入,使把手主体内部形成空心,多余的塑胶通过溢胶口吹进模具的溢料槽中,使产生的废料约占产品重量的40%。该种气辅工艺的方法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在对把手主体内的型腔注塑的过程中,吹气口和进胶口为同一侧,溢胶口为另一侧,增大了流道长度,使气辅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缩短。
因此,为了提高把手主体的残余应力、翘曲问题以及节省注塑材料等,我们必须提出一种气辅倒吹的把手主体和气辅倒吹把手工艺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节省注塑材料,延长气辅成型模具寿命和减少把手主体残余应力、降低翘曲问题的气辅倒吹把手工艺方法和气辅倒吹的把手主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辅倒吹把手工艺方法,通过一注塑机对把手装置的把手主体进行注塑,其包括如下步骤:
S1:注塑机通过把手主体的进胶口对把手主体的型腔注满塑胶;
S2:吹气装置通过吹气口吹入气体,将把手主体的型腔内的多余塑胶通过溢胶口吹出;
S3:从溢胶口吹出的塑胶进入注塑机的螺杆中,并保存;而且保存的塑胶,可再次用于下次的注塑。
较佳地,所述进胶口和所述溢胶口为同一出入口。
较佳地,所述进胶口和所述吹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把手主体相对的两侧。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气辅倒吹把手主体,利用气辅倒吹把手工艺方法进行注塑,所述把手主体上设置有型腔、吹气口、进胶口和溢胶口;其中,所述把手主体的吹气口和进胶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把手主体相对的两侧,且所述把手主体的进胶口和溢胶口为同一出入口。
较佳地,所述吹气口和所述进胶口均连接所述把手主体的型腔,从而通过注塑机对把手主体的型腔进行注塑和吹气。
较佳地,所述吹气口设置在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一安装支架凹槽上,该第一安装支架凹槽用于固定把手主体的第一安装支架。
较佳地,所述进胶口设置在所述把手主体的第二安装支架凹槽上,该第二安装支架凹槽用于固定把手主体的第二安装支架;而且,通过第一安装支架凹槽和第二安装支架凹槽分别固定把手主体的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从而固定该把手主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利用通过对把手主体的吹气口、进胶口和溢胶口的位置进行改变,从而使气辅成型步骤进行改进,通过对该种把手主体吹气口和进胶口位置的设置,并配合气辅倒吹工艺,使该把手主体减少了残余应力,并降低了在气辅成型过程中的翘曲问题以及消除了凹陷痕迹。
2、本发明通过将把手主体的吹气口和进胶口分别设置在把手主体对应两侧的安装支架凹槽内,而且溢胶口和进胶口为同一个进出口,即注塑时,通过进胶口进胶,吹入气体后,多余的塑胶还需要从进胶口流出,并流入注塑机的螺杆中,并保存用于下一次注塑,不仅减少了流道长度,也大大节省了注塑材料;而且,塑胶通过进胶口又流入注塑机,也降低了注塑机的机械损耗。
3、本发明涉及的气辅倒吹工艺方法,与现有的气辅成型注塑的方法相比,将进胶口和溢胶口设置为同一个进出口,从而实现倒吹的目的,使气辅成型模具降低了锁模力,并延长了气辅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气辅成型把手主体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辅倒吹工艺的把手主体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气辅倒吹工艺的把手主体局部结构设置示意图。
符号列表:
11-吹气口,12-进胶口,13-溢胶口;21-吹气口,22-进胶口,23-吹气口区域,24-进胶口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鹿车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鹿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6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性能磁性锰锌铁氧体纳米星和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二段空气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