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6681.3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灿;靳军;王欣;陈圣云;甘俊;甘书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市江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7/18 | 分类号: | C07F7/18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基 三乙氧基 硅烷偶联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属有机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带有巯基功能团的含硫硅烷偶联剂。其用于金、银、铜等金属表面处理,可增强其表面的耐腐性、抗氧化性以及增加其与树脂等高分子的粘接性。在橡胶工业中,常用于处理白炭黑、炭黑、玻璃纤维、云母等无机填料,能有效提高橡胶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纺织上可用于织物的防缩整理。
目前,国内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工艺是:利用烘烤干燥后的硫脲与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升温搅拌反应生成脒基盐中间体,此中间体再与氨反应生成胍盐和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产品。接着过滤分离胍盐,滤液通过减压蒸馏得到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产品。
另一种工艺是:将硫化氢气体通入乙醇钠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硫氢化钠的乙醇溶液,再加入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生成氯化钠和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过滤氯化钠、滤液通过蒸馏即得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产品。
上述两种生产方式主要的缺点是:前一种工艺产生副产物胍盐的量比较大、胍盐和产品臭味大,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后一种工艺中使用的硫化氢气体为一种剧毒的气体,其生产安全风险高、安全隐患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硫氢化钠固体、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以水为溶剂,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合成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质量含量为70~73%的硫氢化钠固体与自来水按1:1 ~ 1:2质量比混合,常温下搅拌溶解形成黄色透明的硫氢化钠水溶液,然后升温到60~85℃。
2)、加入碳酸氢钠粉末搅拌溶解,继续升温到80~90℃后,加入苄基三丁基氯化铵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然后在80~90℃下滴加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搅拌反应,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滴加时间为2~3小时,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8~12小时。其中,硫氢化钠与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2.95~1:3.05,碳酸氢钠与硫氢化钠质量比为1:4~1:5,苄基三丁基氯化铵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加入量为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质量的3~5%;
3)、反应完毕后,取上层有机相粗品用气相色谱检测分析,当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下降到2.0%以下后停止反应,然后将温度降到室温;再将物料转移到分液漏斗静置分层,静置时间2~6小时,分出下层水相得到上层黄色的有机相粗品。
4)、向有机相粗品中加入粗品质量的5%~10%的无水硫酸镁或无水硫酸钠作为干燥剂进行干燥,干燥时间8~10小时,过滤后得到干燥后的粗品。
5)、将干燥后的粗品在80~110℃下、2~3mmHg真空度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无色透明的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产品。产品收率85~95%,经气相色谱检测,其产品的含量大于98.0%。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利用硫氢化钠与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以水为溶剂、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合成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产品,其反应步骤短,生产工艺简单。
2)反应采用的主要原料为硫氢化钠和3-氯丙基三乙基硅烷,其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故生产成本较低。
3)产品的收率较高、纯度高,生产过程安全、环保,产品臭味小 。
本发明制备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产品,与其它工艺方法制备的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产品相比,各指标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市江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荆州市江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6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