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位图反馈的H-ARQI型链路传输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96553.9 | 申请日: | 2013-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1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毛杰;高延河;李文辉;孙艳;宋培;任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宋敏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位图 反馈 arqi 型链路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位图反馈的H‑ARQI型链路传输方法,在链路层上,发送端包括环形缓冲区、并行发送缓冲区和组帧模块;接收端包括接收暂存区和并行接收缓冲区,发送端将上层网口输出的信息注入环形缓冲区,环形缓冲区将数据以数据包格式平铺在并行发送缓冲区的L个管道中;接收端的接收暂存区亦由L个管道组成,在接收端,若传输帧内的信息经信道译码和CRC校验无误,则将数据向上传输给并行接收缓冲区对应的管道,否则重传该传输帧;上述并行接收缓冲区将数据传输给上层网口。本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率,满足利用突发信道完成高效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位图反馈的H-ARQI型链路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流星余迹通信(MBC)利用流星电离余迹对VHF无线电波的反射和散射作用来进行通信。该通信方式具有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大、通信稳定性好、设备成本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然而,突发通信是间歇性的,非实时的,在突发通信下流星余迹通信的数据通过率不高。
现阶段突发通信系统链路层主要采用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H-ARQI型)。H-ARQI型是由前向差错控制技术(FEC)与自动请求重传技术(ARQ)结合而来,可实现比纯FEC高的多的可靠性和比纯ARQ更高的通过率。为使系统吞吐量最大,FEC方法的选取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加入RS码的方法比较普遍,也在系统的吞吐量上有了一定改进。然而随着如LDPC码(低密度冗余校验码)等信道编码的进一步发展,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更高更好的完善。
公开号CN102223220A 专利名称为“基于位图反馈的突发通信链路层传输方法”,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图反馈的突发通信链路层传输方法,其步骤是:(1)系统初始化;(2)判断是否收到帧;(3)判断类型;(4)判断反馈是否超时;(5)丢弃反馈帧;(6)调整发送管道水平面;(7)重置发送缓冲区;(8)判断反馈帧是否全部丢失;(9)更改反馈帧状态标志;(10)构造传输帧;(11)判断是否可发送传输帧;(12)将传输帧送往物理层;(13)处理传输帧;(14)判断接收缓冲区状态;(15)更改反馈帧中CRC差错校验结果;(16)判断是否有数据可交给下层协议;(17)将可提交数据垂直注入给接收缓冲区;(18)判断是否可发送反馈帧;(19)发送反馈帧。该专利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的不足是:通信系统中没有加入信道编码,在信噪比较低时,帧的重传率较高,吞吐量受到限制。此外,其自适应变速门限是由接收端暂存区数据量来决定,忽视了流星突发信道恶化对传输速率的限制,在信道较差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重传次数增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位图反馈的H-ARQI型链路传输方法,以实现提高系统的吞吐率,满足利用突发信道完成高效通信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位图反馈的H-ARQI型链路传输方法,在链路层上,发送端包括环形缓冲区、并行发送缓冲区和组帧模块;接收端包括接收暂存区和并行接收缓冲区;
所述发送端将上层网口输出的信息注入环形缓冲区,环形缓冲区将数据以数据包格式平铺在并行发送缓冲区的L个管道中,所述组帧模块中存在L个传输帧,且并行发送缓冲区中的管道与组帧模块中的传输帧一一对应,每个管道和对应的传输帧均采用同样的数字进行编号;
在上述组帧模块中,每个传输帧根据接收暂存区反馈帧的反馈信息决定此时的编码速率和编码方式,并对上述数据包进行CRC编码和对每个传输帧进行信道编码,并将处理后的传输帧依次发送;
所述接收端的接收暂存区亦由L个管道组成,且采用与上述传输帧对应的数字进行编号,接收暂存区的管道接收同数字编号的传输帧,若传输帧内的信息经信道译码和CRC校验无误,则将数据向上传输给并行接收缓冲区对应的管道,否则重传该传输帧;
上述接收缓冲区将数据传输给上层网口。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65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子能谱装置、相应的方法和该装置的用途
 - 下一篇:磁力放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