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薯茎尖栽培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394267.9 | 申请日: | 2013-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4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袁起;曹清河;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 地址: | 22116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茎尖的栽培方法 。
背景技术
目前,甘薯茎尖栽培方法,规模化生产还仅限于大田栽培,采用通常的方式进行起垅栽培,有的提高栽培密度至5000~8000株/亩(667m2)。但是,这对于以培养茎尖为目的的栽培方式有不尽合理之处。首先,栽培密度太低,土地利用率低,影响茎尖产量;其次,起垅造成高低落差,不便机械茎尖采收,人工采收成本高、效率低,也会踩踏植株,影响再生,这是规模化生产的最大瓶颈;再次,大田生产受到季节的限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不能够进行常年生产,不能提供市场周年需求。
有的采用田间畦作栽培,畦作利于密植,但是,平面畦作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茎尖产量的空间是有限的,密度太大,也会影响茎尖正常生长,同时,高湿的土壤也不利于采收机械作业,整体属于粗放型栽培,没有形成标准化管理,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中国专利申请(专利)号:201010205795.1,陈选阳、张招娟发明的名称为“一种叶菜用甘薯的生产及应用”是将“叶菜用甘薯的植株长度为20~30cm后,连根拔起,稍晾干至不滴水后,包住长有根的基部,即可用于销售”,这种方法过程麻烦,根本无法进行批量生产。
总之,以上几种栽培方式效率低下,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首先,平面栽培,提高栽培密度的空间受到限制,土地利用率低;其次,栽培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产量;再次,机械化采收困难,生产效率低下,因此,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甘薯茎尖栽培方法生产效率低下的缺陷,无法实现规模化、工厂化及标准化生产,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薯茎尖栽培方法,该甘薯茎尖栽培方法生产效率高,可实现规模化、工厂化及标准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剪取新鲜甘薯藤段或薯苗,密植时,为保持一定的茎尖生长空间,根据甘薯品种藤茎的粗细、叶柄长短及叶片大小的特点,按5cm<株距<10cm和5cm<行距<10cm的要求,将藤段或薯苗栽插于宽度20~80cm,深度10~20cm的长方形基质栽培盒内,并保持顶部生长点高度一致,栽插后,将栽培盒置于多层立体栽培架上,进行甘薯茎尖设施栽培管理,夏季,当棚内气温超过38℃的晴日,棚顶覆盖遮阳网,以减轻蒸腾作用,冬季,当棚内气温低于25℃时,需加热并保温,提高棚内温度至25~38℃,保持棚内湿度90%以上,当新的茎尖长出8~12cm,即可采收。
本发明的优点:采用适度密植及立体设施栽培,能够显著提高茎尖产量。采用立体(设施)栽培,打破常规栽培模式,从平面到空间,栽培面积增加数倍,并采用适度密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数倍;立体设施栽培便于标准化管理,也便于机械化采收,大大提高采收效率,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立体设施栽培,可进行常年茎尖培养与繁殖,打破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制约,可周年提供市场需求。
经济效益上具有显著优势。若以株距×行距为6cm×6cm,栽培盒三层,面积有效利用率65%,则,平面密度为36万株/亩,若以株距×行距为9cm×9cm的三层立体栽培,则,平面密度为16万株/亩,是现有栽培密度的20~72倍,产量和效益也会提高相应的倍数。若进行常年生产,一个采收周期10天,300棵茎尖/kg,参考价4元/kg,则,每个采收周期亩产效益2100~4800元/亩,每年亩产效益为7.7~17.3万元/亩,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1.从新鲜甘薯藤蔓上剪取长度10~15cm且带有2只以上叶片的甘薯藤段,当该品种苗情特点比较瘦弱时,可按照株距6cm和行距6cm的要求,将藤段栽插于宽度20~80cm深度10~20cm的长方形基质栽培盒内,并保持藤段顶部芽眼高度一致,栽插后,将栽培盒置于多层立体栽培架上,进行甘薯茎尖设施栽培管理,夏季,当棚内气温超过38℃的晴日,棚顶覆盖遮阳网,以减轻蒸腾作用,冬季,当棚内气温低于25℃时,需加热并保温,保持棚内温度25~38℃,保持棚内湿度90%以上,当新的茎尖长出8~12cm,即可采收。
2.从新鲜甘薯藤蔓上剪取长度10~15cm且带有2只以上叶片的甘薯藤段,当该品种苗情特点比粗壮时,可按照株距9cm和行距9cm的要求,将藤段栽插于宽度20~80cm深度10~20cm的长方形基质栽培盒内,并保持藤段顶部芽眼高度一致,栽插后,将栽培盒置于多层立体栽培架上,进行甘薯茎尖设施栽培管理,夏季,当棚内气温超过38℃的晴日,棚顶覆盖遮阳网,以减轻蒸腾作用,冬季,当棚内气温低于25℃时,需加热并保温,提高棚内温度至25~38℃,保持棚内湿度90%以上,当新的茎尖长出8~12cm,即可采收。
3.从新鲜甘薯藤蔓上或苗床里,剪取长度10cm~15cm的薯苗,按照株距7cm和行距7cm的要求,将薯苗栽插于宽度20~80cm,深度10~15cm的长方形基质栽培盒内,并保持薯苗高度一致,栽插后,将栽培盒置于多层立体栽培架上,夏季,当棚内气温超过38℃的晴日,棚顶覆盖遮阳网,以减轻蒸腾作用,冬季,当棚内气温低于25℃时,需加热并保温,提高棚内温度至25~38℃,保持棚内湿度90%以上,当新的茎尖长出8~12cm,即可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42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邻氯苯甘氨酸杂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去火菊花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