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的属性区间辨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3981.6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3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莺;余昆;陈楷;李子韵;徐石明;黄建勇;王晓晶;廖迎晨;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配电网 高效 评估 属性 区间 辨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配电网高效性的属性区间辨识方法,属于智能配电网理论与属性数学的交叉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具有安全、自愈、互动、兼容、清洁、高效、优质等特征,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驱动力是解决能源安全与环保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本质区别在于能量平衡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电网是根据用户的电力需求进行调控,从而实时平衡。智能电网中电源和负荷广域分布在电网中,要实现电力实时平衡需要对电源、负荷和电网同时进行调控,改变了电网的物理形态和调度控制模式。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分布式电源和大容量储能系统的推广应用,微电网和电动汽车的接入,冷、热、电联产等多种供能方式共存,中央空调等大容量动态负荷越来越多,智能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使智能配电网中的电源、负荷呈现广域分布的特征,用户参与互动改变了负荷的变化规律,能量、信息和业务双向流动。
能源环境压力对智能配电网提出了高效运行的需求,智能配电网能够采用多种手段实现高效运行。合理规划和利用分布式电源能够缩小故障影响范围、改善潮流分布、减少能量的远距输送、实现节能减排。合理引导用户参与互动能够改善电网运行水平、降低峰谷差、减少或延缓电网建设投资。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稳定性和可调可控性较差,渗透率越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就越大。用户的互动行为具有自发性和随机性,使负荷特性的变化难以预测,不加以合理引导将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智能配电网的高效性进行评估是制定科学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促进用户参与互动、引导高效性发展的理论依据,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人类的认识世界中,用一个长度变化不大的区间来描述某元素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度量比用一个确定的数更合理可信。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涉及的信息众多、所评价的对象及其关系复杂,基于属性数学理论进行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评估能够客观地对智能配电网进行评价,并且评估方法可实施,适用性好。属性区间的识别是属性数学方法的核心,因此需要研究智能配电网高效性的属性区间辨识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的属性区间辨识方法,通过采集智能配电网的结构数据和运行数据,逐级建立各指标的属性测度区间矩阵,基于最大熵原理计算属性测度指标,辨识智能配电网高效性的属性区间,从而实现对智能配电网的高效性评估。
技术方案: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通过自动智能配电网结构数据和运行数据,按照高效性的层级建立各评估指标的属性测度区间,并逐级进行属性测度计算,形成智能配电网高效性属性区间辨识方法。
本发明的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的属性区间辨识方法通过建立智能配电网基础数据到高效性之间的三层属性测度矩阵,在指标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基于最大熵原理计算性能指标、准则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属性测度区间与综合属性测度值,自动辨识智能配电网高效性的属性区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读取评估所需信息,包括电网建设和结构信息、电网运行信息、用户可靠性需求信息、分布式电源容量及运行信息、电磁-噪声监测信息、信息系统数据、配电网业务流程信息、用户互动信息;
第二步:建立综合指标、准则指标和性能指标的属性测度矩阵,具体如下:
评估指标的属性测度空间有序分割集用CK,m个评估指标的属性测度矩阵如下所示:
其中,C1~CK属性测度空间的元素;Ij为评估指标,j=1,2,…m;[ajk,bjk]为第j个指标在属性区间F上的第k个分割区间,满足ajk≤bjk,k=1,2,…,K,记A=[ajk]m×K为下界标准矩阵,B=[bjk]m×K为上界标准矩阵;
第三步: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未经河海大学;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3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