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壳体一工序多工位液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3509.2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1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涂惠;黄升原;高修旭;江振;陈培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科密汽车制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工序 多工位 液压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装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工位液压夹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汽车的年产量连创新高,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部分车辆需强制安装ABS系统,否则不予颁发牌照。
但是由于ABS系统在国内应用时间短,各个组件加工工艺和工装夹具并不是很完善,气制动压力调节器作为ABS中的主要执行器,而中壳体又是调节器中重要的组件,是调节器的中枢,其精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综合性能。
因为中壳体加工面较多,加工时间相对其它组件要长,以往的中壳体工装夹具针对单个中壳体的加工进行设计,严重影响了中壳体的生产效率,而中壳体的生产效率也直接影响到后续装配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中壳体生产效率的一工序多工位液压夹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中壳体一工序多工位液压夹具,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若干个夹具支承座,各夹具支承座上均设有粗定位柱和定位菱销,环绕在粗定位柱的四周设有若干粗限位柱、可滑动的压块组件和一粗限位块。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压块组件位于各夹具支承座的上方并通过液压缸带动。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各夹具支承座上均设有柱安装孔,柱安装孔内设有沿孔滑动的柱安装销,粗定位柱固定安装在柱安装销的顶端,柱安装销的底部设有弹簧。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各夹具支承座上均设有菱销安装孔,菱销安装孔内设有菱销安装座,定位菱销固定安装在菱销安装座的中部,菱销安装座的底部设有弹簧。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各粗限位柱和粗限位块均竖直安装在夹具支承座上。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各压块组件的一端均铰接安装在夹具支承座上。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底板上设有六个夹具支承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中壳体一工序多工位液压夹具在一个底板上同时安装多个夹具支承座,通过多个夹具支承座上的粗定位柱、定位菱销、粗限位柱、粗限位块和压块组件等对待加工的中壳体进行固定,可通过一个夹具对多个中壳体同时进行加工,有利于极大地提高中壳体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夹具支承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夹具支承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发明为一种中壳体一工序多工位液压夹具,包括底板1和设置于底板1上的若干个夹具支承座2,各夹具支承座2上均设有粗定位柱21和定位菱销22,环绕在粗定位柱21的四周设有若干粗限位柱23、可滑动的压块组件24和一粗限位块25。
此中壳体一工序多工位液压夹具在一个底板1上同时安装多个夹具支承座2,通过多个夹具支承座2上的粗定位柱21、定位菱销22、粗限位柱23、粗限位块25和压块组件24等对待加工的中壳体进行固定,可通过一个夹具对多个中壳体同时进行加工,有利于极大地提高中壳体的生产效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压块组件24位于各夹具支承座2的上方并通过液压缸带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底板1的顶部位于各夹具支承座2的上方设有通过液压缸带动的压块组件。
中壳体在通过夹具固定的过程中,首先将中壳体排气端朝下放置于各夹具支承座中,中壳体排气端里面的内孔插入粗定位柱21配合定位,中壳体上的工艺孔插入定位菱销22配合定位,前后左右用粗限位柱23、各压块组件24和粗限位块25来限制中壳体在一固定方向位置上,方便快速装夹。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各夹具支承座2上均设有柱安装孔211,柱安装孔211内设有沿孔滑动的柱安装销212,粗定位柱21固定安装在柱安装销212的顶端,柱安装销212的底部设有弹簧。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各夹具支承座2上均设有菱销安装孔221,菱销安装孔221内设有菱销安装座222,定位菱销22固定安装在菱销安装座222的中部,菱销安装座222的底部设有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科密汽车制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科密汽车制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35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串联级联的N次型Boost变换器
- 下一篇:电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