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茶栽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3315.2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7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林荣生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47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 栽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栽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茶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中医论述,长期食用茶油,能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具有养颜护肤等功效,消化吸收率达99%以上,特别是对产妇后复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是油中之王。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油料树种,其果实可提炼重要的天然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茶油。据《山海经》记载,中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茶油却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国人尤其是北方地区普遍对茶油缺乏足够的认知,由于亩产低、回报周期长等原因,油茶的产业化更是步伐缓慢甚至出现倒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油茶栽植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油茶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为:
(1)选择造林地的步骤:造林地选择在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中山或丘陵地区,坡向选择阳坡或半阳坡,坡度25以下的坡地,坡位中下,土壤厚度50cm以上,排水较好,PH值5—6.5的酸性黄壤或红壤;
(2)清山整地的步骤
整地时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清理,全面砍倒杂草和灌木,进行炼山;
(3)开穴的步骤;
(4)造林、定植的步骤
选择雨季上山造林,造林密度89株/亩,株行距3×2.5m;栽植时剪掉50%-70%的叶子,以减少植株水分挥发;施有机肥2公斤/穴,肥料与穴内表土层充分拌匀后进行定植,栽植时将营养袋全部撕出,苗木要扶正,根系要舒展,苗木栽植深度应超过元圃地根际1—1.5厘米,分层填土踩紧,栽植时每株浇定根25公斤水,树根基部土壤隆起,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积水,造成的浸水苗木死亡;
(5)幼林抚育的步骤,包括
松土除草:造林当年除草2次,第2—3年每年松土除草3次,时间选在雨季过后、旱季来临之前,深度3—5cm;
浇水:造林后,在干旱季节每周一次水,要求每株浇5公斤;
施肥:幼林施肥,每年1次,结合松土除草施速效肥;第一年每亩施硫酸铵3—6公斤、过磷酸钙1.5—3公斤、硝酸钾0.25—0.35公斤;第二年每亩施硫酸铵4—7公斤、过磷酸钙2—4公斤、硝酸钾0.33—0.5公斤;第三年每亩施硫酸铵6—8公斤、过磷酸钙3—6公斤、硝酸钾0.46—0.7公斤;
补植:造林当年或次年,发现缺株,选用同品种类型的大苗或容器苗进行补植;
整形修剪:苗木定植后,第三年剪去顶芽,促进一级枝生长,第四年剪去一级侧枝顶芽,促进二级侧枝生长,第五年剪去二级侧枝顶芽,促进三级侧枝生长。以后每年进行一次修剪,剪除病枝、弱枝和营养枝。
上述步骤(5)中的施肥步骤,其施肥方法有撒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3种。
苗木采用长林系列优质嫁接器苗及皖优系列优质嫁接苗等(一级苗≥15c以上,D≥0.2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栽植方法,该栽植方法成活率高,油茶具有适应性强,寿命长的优点,油茶林地的经济产出高,有助于推动我国茶油产业化发展,可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是培育和壮大木本油料产业、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举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油茶栽植方法,
品种苗木及质量选择:根据东至县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确定油茶树为栽植树种。苗木采用长林系列优质嫁接器苗及皖优系列优质嫁接苗等(一级苗≥15c以上,D≥0.2cm)
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应选择在1000m以下的低山、中山或丘陵地区,坡向以阳坡,半阳坡为宜,坡度25以下的坡地,坡位中下,土壤厚度50cm以上,排水较好,PH值5—6.5的酸性黄壤或红壤。
清山整地:整地时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清理,全面砍倒杂草和灌木,进行炼山。
开穴:开穴规格50×50×4O×35×35cm。
造林方法和造林密度:采用一年生长林系列优质嫁接器苗和皖优系列优质嫁接器苗造林,造林密度89株/亩,株行距3×2.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林荣生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池州林荣生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3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丝锥铲磨机的补偿机构油缸弹簧拉环
- 下一篇:一种铝竹复合节能隔热平开门窗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