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镜头及光学器材的对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2788.0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3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薛春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3/34 | 分类号: | G03B1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 | 代理人: | 王小青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镜头 光学 器材 对焦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变焦镜头及光学器材的对焦机构。
背景技术
变焦镜头随着镜头的焦距改变,当进行对焦时对焦透镜群所需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当变焦镜头焦距处于望远程与中间端之间切换进行对焦时,对焦透镜群所需移动的距离较长,此时需快速驱动对焦透镜群以减少对焦时间。当变焦镜头焦距处于中间端与广角端之间切换进行对焦时,对焦透镜群所需移动的距离较短,需精密移动对焦透镜群才能准确对焦。现有的变焦镜头只使用一颗马达带动螺杆,以推动变焦镜头中的对焦透镜群进行对焦。螺杆的螺距愈小其螺杆分解能愈小,也就愈能精密移动对焦透镜群,但是相对的对焦速度变慢,所以使用单一马达带动螺杆来驱动对焦透镜群时,无法兼顾到对焦速度与精密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变焦镜头的对焦机构无法兼顾对焦速度和精密移动的缺陷,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及光学器材的对焦机构,可随着变焦镜头的不同焦距所需要的对焦要求而切换不同的马达以驱动对焦透镜群,可兼顾到对焦速度与精密移动,满足变焦镜头于不同焦距时的对焦需求。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包括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及对焦透镜群,变焦镜头于广角端、中间端及望远程之间进行切换时,对焦透镜群依照对焦需求而选择性的交替由第一马达或第二马达来驱动进行对焦。
其中,变焦镜头于望远程与中间端之间进行切换时,对焦透镜群由第一马达单独驱动进行对焦。
其中,变焦镜头于中间端与广角端之间进行切换时,对焦透镜群由第二马达单独驱动进行对焦。
其中,变焦镜头于望远程时,对焦透镜群由第一马达单独驱动进行对焦,于广角端时,对焦透镜群由第二马达单独驱动进行对焦。
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可更包括第一螺杆连结第一马达、第二螺杆连结第二马达、压制件与第一螺杆连结、传动件与第二螺杆连结、切换连杆与传动件连结及挡板切换组件设置于基座上。
其中,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的螺距不同。
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可更包括基座、二引导轴设置于基座上并与对焦透镜群连结及弹性组件连结基座与对焦透镜群。
本发明的光学器材的对焦机构包括基座、对焦透镜群、第一引导轴及第二引导轴设置于基座上与对焦透镜群连接、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及第二马达与基座连接、第一螺杆与压制件及第一马达连接、第二螺杆与传动件及第二马达连接、挡板切换组件设置于基座上及切换连杆与传动件连接。
其中,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的螺距不同。
本发明的光学器材的对焦机构可更包括弹性组件外套于第一引导轴,且弹性组件连接基座与对焦透镜群。
实施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及光学器材的对焦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随着变焦镜头的不同焦距所需要的对焦要求而切换不同的马达以驱动对焦透镜群,可兼顾到对焦速度与精密移动,满足变焦镜头于不同焦距时的对焦需求。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以第一马达驱动对焦透镜群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变焦镜头于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切换前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变焦镜头于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切换前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变焦镜头于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切换中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变焦镜头切换成以第二马达驱动对焦透镜群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变焦镜头切换成以第二马达驱动对焦透镜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以第一马达驱动对焦透镜群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变焦镜头于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切换前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变焦镜头于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切换前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变焦镜头于第一马达与第二马达切换中的示意图。图5是图1的变焦镜头切换成以第二马达驱动对焦透镜群的示意图。图6是图1的变焦镜头切换成以第二马达驱动对焦透镜群的示意图。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只画出变焦镜头中与本发明直接相关的组件,其它组件则省略未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2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