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灯光诱杀防治黄野螟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2111.7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0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君;乔海莉;周亚奎;徐常青;徐荣;魏建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修典盛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24 | 代理人: | 胡长远 |
地址: | 10019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灯光 诱杀 治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灯光诱杀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又称土沉香、香材,白木香,牙香树,女儿香,栈香,青桂香,崖香,芫香或沉香等)属沉香属(Aquilaria),多年生常绿乔木,是名贵天然香料和中药沉香来源。野生白木香是1994年华盛顿公约认定的国际濒临绝种植物之一。白木香野生资源日益稀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为满足对沉香药材的大量需求,保护野生资源,改善其资源匮乏的现状,人工种植白木香是有效途径,为此我国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省从十余年前开始大规模种植白木香。但是白木香的种植受到害虫黄野螟的严重威胁。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属鳞翅目(Lepidoptera),是对白木香危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黄野螟是典型的寡食性害虫,仅取食白木香和漆树等少数几种植物(苏跃平.中药材,1994.17(12):7-9;Kalita等.Geobios(Jodhpur,India),2002.29:13-16),在我国,仅发现黄野螟为害白木香(苏跃平.中药材,1994.17(12):7-9;陈志云等.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10-14;Qiao等.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2012.143:269-279)。该害虫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的特点,主要以幼虫咬食白木香叶片,严重时,被害株率高达90%以上,单株虫口数量从几百头到上千头。由于虫口密度大,生长速度快,数天内便可把被害树的叶片全部吃光,甚至树干及枝条皮层也被啃食,造成白木香树光秃无叶,严重的整株死亡。
目前,对黄野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1)、农业防治,即冬季树冠下翻土消灭越冬蛹、化蛹盛期人工挖蛹等;(2)、化学防治,即在白木香林间喷施化学农药。由于白木香树植株高大,尤其是野生白木香,多生于杂树林和村边树林地中,零星分布,施药难度极大;其次,化学农药的使用,又常常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加、天敌数量减少,自然控制力量减弱;同时,大量使用农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药材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直接影响白木香药材的质量和用药者的健康,也影响中药沉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利用灯光诱杀害虫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借助灯光诱杀害虫。诱虫灯的种类非常多,一般只要可以用于照明的光源均可作为诱虫灯使用,但是其中的效能却差别很大。频振式杀虫灯是农林业害虫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杀虫灯。它杀虫种类广,可诱杀多种害虫,近年来在大面积防治水稻、小麦、杂粮、棉花、蔬菜、果树、油料、林木、仓库多种害虫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叶文娣,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但是,现有的研究认为黄野螟成虫对灯光仅具有略趋光性或弱趋光性(苏跃平.中药材,1994.17(12):7-9;陈志云等,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1):10-14)。经检索,没有发现利用灯光诱杀防治黄野螟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黄野螟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频振式杀虫灯在防治黄野螟上的用途。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灯光诱杀防治黄野螟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黄野螟虫口密度和基数,达到无公害防治黄野螟的目的。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频振式杀虫灯在防治黄野螟上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包括频振灯管、高压电网和接虫袋;其中高压电网缠绕在频振灯管周围,灯下设有接虫袋。频振灯管能产生特定频率的光波,引诱害虫靠近扑灯,高压电网能将飞来的害虫杀死或击昏,接虫袋可将诱捕到的害虫收集在内,便于集中处理,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光的波长为320~400nm。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压电网的电压为2300V±115V。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可以是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S-15Ⅱ频振式杀虫灯。所述的PS-15Ⅱ为该频振式杀虫灯的型号。
本发明一种利用灯光诱杀防治黄野螟的方法,包括在黄野螟的成虫羽化期,在白木香树林中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天黑开灯,天亮关灯。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频振式杀虫灯之间的距离为100~150米,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高度离地面2~3米;每天清理接虫袋和高压电网上的虫体和污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2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