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轮机的抽、补汽通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1373.1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平;黄庆华;仪剑;顾永丹;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00 | 分类号: | F01D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轮机 通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轮机上抽汽、补汽的抽、补汽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抽汽、补汽技术是汽轮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抽汽就是从汽轮机的通流部分抽出部分蒸汽,抽出的蒸汽用于加热凝结水,被加热的水再进入锅炉吸收热量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因为进入锅炉的水是已经被抽出蒸汽加热的,所以锅炉将凝结水加热到相同参数蒸汽所需的能量更少,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使用效率,此外,从汽轮机中抽出的一定参数的蒸汽也可以用于工业供汽。补汽就是将蒸汽直接补入汽轮机通流部分,为汽轮机提供更多的能量,增大汽轮机的发电量或输出功率。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抽、补汽通道结构示意图以及其中的蒸汽运动路径,汽轮机的外缸3与蒸汽管道(未标出)相连接,在外缸3和内缸2之间设有汽腔5(即抽、补汽腔),汽腔5通过内缸2上的第二汽孔6与内缸2中的通流部21相连通,蒸汽在通流部21如箭头方向流动,虽然这种结构也可以实现抽汽和补汽,但是采用此种结构的布置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增加汽缸的尺寸,使汽缸的结构复杂化,也降低了汽轮机的承压能力。以汽轮机高压缸为例,其本身需承受较高的蒸汽压力,尤其是超超临界机组高压缸要承受25MPa以上的压力,这使得进入高压缸的蒸汽比容较小,高压缸自身的尺寸也相对较小,若在高压外缸与内缸间布置一个抽、补汽腔将增大高压缸的尺寸,且相对于本身就很小的高压缸,增加的尺寸所占比例会比较大,如附图1所示;且如此布置后,会增加高压缸的结构复杂性,降低汽缸的承压能力。
2、抽、补汽腔的布置位置受约束,抽、补汽蒸汽参数受限制。外缸固有结构的局限性会限制抽、补汽腔的布置位置,这也会对抽、补汽腔与通流部的连接位置产生影响,对进入抽、补汽腔的蒸汽参数产生限制,进一步地,也会对实际产品的设计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汽轮机抽、补汽通道结构上的不足,需要一种设计更为合理的抽、补汽通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少汽缸尺寸、节约材料成本、并提高蒸汽压力的汽轮机的抽、补汽通道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轮机的抽、补汽通道结构,汽轮机内缸的内壁与转子之间为通流部,所述抽、补汽通道的一端依次穿过汽轮机的外缸和内缸最后与通流部连通,抽、补汽通道的另一端与蒸汽管道相连接,所述抽、补汽通道包括连接管、第一汽孔、汽腔和第二汽孔;所述汽轮机的外缸上开有通孔,所述连接管固定穿设在通孔中,所述汽腔开设在内缸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连接管的上端与蒸汽管道相连接,下端通过第一汽孔与汽腔相连通,汽腔通过第二汽孔与通流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第一汽孔之间设有L型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管的下端还设有一螺纹环,所述L型密封环通过螺纹环固定在连接管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设有法兰盘,法兰盘通过螺栓与外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法兰盘与外缸之间设有U型密封环。
优选的,所述第二汽孔设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抽、补汽通道在汽轮机上设有多个。
如上所述,本发明汽轮机的抽、补汽通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汽轮机的内缸上开设汽腔,有效的减少了汽缸的整体尺寸,节约了材料成本,还有利于更高蒸汽压力的实现;同时,因为汽腔不是开设在内缸和外缸之间,而是开设在内缸的内壁和外壁之间,所以使得汽腔的位置更为灵活,位置的选择更为宽泛,不受空间上的限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补、抽汽腔结构设计带来的整体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A处截面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 转子
2 内缸
21 通流部
22 环形凹槽
3 外缸
31 通孔
32 凸台
4 连接管
5 汽腔
51 第一汽孔
6 第二汽孔
7 L型密封环
71 内环形凸缘
72 连接部
8 螺纹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1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水型预制式电缆直通接头的制作模具组件
- 下一篇:一种铁心饼模芯脱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