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设备省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主机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0342.4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3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87 | 分类号: | G06F1/3287;G06F3/0484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薛祥辉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设备 控制 方法 装置 主机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设备省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主机终端,在移动设备处于上线状态模式时,判断该移动设备的数据卡模块是否在被使用,如没有,则表明用户当前没有使用该移动设备的数据卡模块提供的上网等功能,将该移动设备设置为下线状态模式(即LPM(Low Power Mode)模式);进入该模式的移动设备的射频信号被关闭,但其具有的U盘功能模块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主机仍可正常的访问移动设备的U盘功能模块。也即,本发明在移动设备的数据卡模块未被使用时,通过将其设置为LPM模式以降低移动设备的耗电量,同时当移动设备具备U盘功能时,对其U盘功能的使用又不会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省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主机终端。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扩展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移动数据卡等移动设备的出现,使很多人通过移动数据卡,不但能在办公室联网、办公,还可以在火车,飞机场任意地方对工作进行处理和规划。移动数据卡是Internet网络的很好补充,但目前的移动数据卡的工作是需要笔记本等主机终端为其供电。由于目前的移动数据卡基本都被赋予了一个附加功能----支持T卡(即附加有U盘功能),移动数据卡在主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其也会处于工作状态,而不能进入待机状态。因为U盘功能所遵循的规范为USB Mass Storage规范,USB Mass Storage规范要求USB主机控制器周期性的向USB数据卡发出状态查询指令。附图1为现有主机与移动数据卡的连接示意图,在该附图中,移动数据卡使用界面UI位于主机内,移动数据卡包括U盘功能和数据卡功能,只要主机处于工作状态,主机与移动数据卡之间会周期性的进行数据传输,即使用户没有对移动数据卡进行任何操作,也即没有使用移动数据卡的任何功能,例如用户只是在进行本地的一些操作(例如看本地存储的文章或视频等),移动数据卡也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浪费很多电池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省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主机终端,解决因移动设备在主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无法进入待机状态增加耗电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省电控制方法,所述移动设备具有数据卡模块,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移动设备处于上线状态模式时,判断所述数据卡模块是否在被使用,如否,将所述移动设备设置为下线状态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判断所述数据卡模块是否在被使用为判断当前与所述移动设备连接的主机是否在使用所述数据卡模块提供的功能,其包括:判断所述主机是否向所述数据卡模块发送相应的调用命令、以及判断所述主机当前是否正在使用所述数据卡模块提供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卡模块提供的功能包括上网、短信、通话、通讯录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当前与所述移动设备连接的主机是否在使用所述数据卡模块提供的功能还包括:判断所述主机是否退出所述移动设备的使用界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移动设备处于下线状态模式时,检测到所述主机进入所述移动设备的使用界面后,将所述移动设备设置为上线状态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移动设备处于下线状态模式时,检测到所述数据卡模块被使用后,将所述移动设备设置为上线状态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省电控制装置,包括监控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监控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设备处于上线状态模式时,判断所述移动设备的数据卡模块是否在被使用;如否,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下线控制指令;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线控制指令将所述移动设备设置为下线状态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0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