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依替巴肽的液相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0106.2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0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高秀伟;高秀岩;任孝敏;王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海安多肽药物研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06;C07K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依替巴肽 相合 成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依替巴肽的液相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依替巴肽由美国COR Therapeutic公司研发,1998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Ⅰ,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临床应用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均显示了良好疗效。目前,心血管疾病逐年增加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威胁严重的常见病之一,依替巴肽做为多肽类心血管系统药物,具有药效高、毒副作用低等优点,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且需求量逐年增加。
当前依替巴肽的合成方法主要以固相合成法为主,专利CN200,910,104,99公开了一种依替巴肽的固相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以Sieber树脂为固相合成树脂,采用Fmoc/tBu逐一偶联合成侧链全保护线性肽,在进行多肽偶联,将依替巴肽粗品从固相树脂上切除,再分离纯化得到依替巴肽纯品。虽然此法可以有效合成依替巴肽,但原料昂贵,且线性肽合成副产物多,原料利用率较低。
现有的液相合成法也有报道,专利CN200,910,101,674公开了一种新的依替巴肽的全液相合成方法,专利CN200,910,156,804提供了一种依替巴肽的合成液相制备工艺,但是这些液相合成方法中依替巴肽的收率较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在目前已知的合成方法中,依替巴肽固相合成做为实验室研究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此法高效、迅速,但固相合成法原料利用率低,使用的试剂及溶剂昂贵且不易处理,常用的乙二硫醇、DMF等溶剂毒性大不适合产业化生产。此外该法采用价格昂贵的高精氨酸为起始原料,其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差,导致副产物增加,降低了合成效率。此外,在现有的液相合成法中,因收率低只能小规模生产,仅局限在1L左右的反应釜内进行。这些都导致因依替巴肽售价高而增加患者的负担,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新的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合成方法来降低依替巴肽的成本,降低依替巴肽的售价,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大规模制备依替巴肽的液相合成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依替巴肽的液相合成方法,包括以下六个阶段(1)合成肽段Fmoc-Trp-Pro-Cys(Trt)-NH2;(2)合成肽段H-Asp(R3)-Trp-Pro-Cys(R4)-NH2;(3)将肽段Mpa(R1)-Lys(R2)-Gly-OH和肽段H-Asp(R3)-Trp-Pro-Cys(R4)-NH2缩合得到线性肽Mpa(R1)-Lys(R2)-Gly—Asp(R3)-Trp-Pro-Cys(R4)-NH2;(4)将线性肽Mpa(R1)-Lys(R2)-Gly—Asp(R3)-Trp-Pro-Cys(R4)-NH2环化形成分子内二硫键,得到侧链保护的环肽;(5)脱除环肽的侧链保护基;(6)将环肽Lys的侧链氨基转化为胍基,得到依替巴肽。具体步骤如下:
1)合成肽段Fmoc-Trp-Pro-Cys(Trt)-NH2
将H-Cys(Trt)-NH2与Fmoc-Pro-OH进行偶合反应,然后再依次进行洗涤、干燥、减压蒸馏、加乙醚重结晶后得到二肽Fmoc-Pro-Cys(Trt)-NH2;然后脱除所述Fmoc-Pro-Cys(Trt)-NH2中的Fmoc保护基,得到H-Pro-Cys(Trt)-NH2;再将得到的所述H-Pro-Cys(Trt)-NH2与Fmoc-Trp-OH进行偶合反应,然后再依次进行洗涤、干燥、减压蒸馏、加乙醚重结晶后得到三肽Fmoc-Trp-Pro-Cys(Trt)-NH2;
2)合成肽段H-Asp(R3)-Trp-Pro-Cys(R4)-N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海安多肽药物研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海安多肽药物研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0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