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乙二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9276.9 | 申请日: | 2013-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5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程勇;张健堂;陈林;任启云;葛良赋;王珊;陈明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20 | 分类号: | C07C31/20;C07C29/151;C01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38 安徽省淮南市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乙二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NHD溶剂是一种有机溶剂(聚乙二醇二甲醚),它对气体中硫化物和二氧化碳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尤其是对硫化氢有良好的选择吸收性,蒸汽压低,运转时溶剂耗损少,是一种较理想的物理吸收剂,适合于以煤(油)为原料,酸气分压较高的合成气等的气体净化,脱硫时需消耗少量热量,脱碳时需消耗少量冷量,属低能耗的净化方法。
NHD脱硫、脱碳技术是一种新型低能耗净化工艺。NHD溶剂的主要成分是聚乙二醇二甲醚的混合物,是一种物理吸收溶剂,NHD溶剂不仅对H2S、CO2、COS等酸性气体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并能选择脱除合成气中的H2S,该工艺适用于天然气为原料的氨厂,也使用于以煤为原料,硫化物和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氨合成气,甲醇合成气等的净化,在脱硫时其吸收温度控制在常温,脱硫时吸收温度控制在O~-5℃,淮化180kt合成氨装置气化压力为4.0MPa,变换气中H2S及CO2浓度较高,其中H2S含量为0.21%,CO2含量44%,脱硫、脱碳吸收压力分别为3.4MPa、3.3MPa。确定这一压力,对于物理吸收的NHD法,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良性能。
1、脱硫工艺简介
由变换工序送出的3.4MPa变换气,以38℃进入脱硫塔底部与塔顶喷淋而下的NHD贫液逆流接触,在这里大部分H2S和COS被吸收,气体中含有的饱和水蒸气几乎全部吸收在NHD溶液中,脱硫塔顶出口的脱硫气中H2S+COS<5×10-6,经脱硫后的气体去脱碳工序进行CO2的脱除。脱硫塔底部出口NHD富液经水力透平减压回收能量后进人高压闪蒸槽(1.2MPa)进行词蒸,部分H2、N2和CO2。在此得到解吸。高压闪蒸气与脱碳高压闪蒸气经气水分离后会合去闪蒸气压缩机,经加压后回到脱硫塔以回收H2、N2。
由高压闪蒸槽出口的NHD溶液与NHD富液换热后进入低压闪蒸槽(O.7MPa)进行闪蒸,然后再进人脱硫再生塔进行再生,在再生塔下部设有一台变换气煮沸器,利用变换气(200℃)的余热使得再生塔下部的溶液达到沸腾状,同时从塔上部回流的冷凝水产生部分水汽以实现气提的目的,大部分H2S和CO2气体从溶液中被解吸出来。
再生塔顶部出口的再生气与低压闪蒸气经水冷后(40℃)送到硫回收工序,冷凝水用泵打到再生塔顶作为再生回流水,同时补充部分软水。
再生后的NHD贫液与NHD富液经过两次换热后由高压贫液泵升压再进行冷却(38℃),最后进脱硫塔循环使用。
2、脱碳工艺流程简介
来自NHD脱硫工序的原料气经板式气体换热器换热至15℃后进入脱碳塔下部,与从塔顶喷淋而下的NHD脱碳贫液在填料层内逆流接触,从而脱除其中的CO2,脱碳塔顶出来的净化气经过气液分离器后进人板式气体换热器升温至34℃左右后去甲烷化装置。
脱碳塔底排出的NHD富液经水力透平回收能量后去高压闪蒸槽,其操作压力1.4MPa。从高压闪蒸槽排出的富液再经另一台水力透平回收能量后进人低压闪蒸槽,其操作压力为0.18MPa,从高压闪蒸气含氢高达23%左右,为了充分回收这部分氢气,通过一台闪蒸气压缩机增压后返回脱硫塔,采取这项指标措施后,每天可回收氢气12600m3。,折合NHD约6.3t。低压闪蒸气含CO298.5%送尿素装置。经过闪蒸的NHD富液由富液泵打至气提塔段上部,自上而下与从塔底上升的氮气在填料层内逆流接触进行气提再生,经气提再生后的NHD贫液从气提塔底排出,经脱碳贫液泵升压后再经氨冷器冷却到-5℃左右,然后去脱碳塔顶部循环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乙二醇的方法,其采用NHD脱硫脱碳净化生产乙二醇用的原料气,使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气全部或部分用作生产乙二醇原料气(CO、H2),使得原料气的综合能耗减低,产品附加值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乙二醇的方法,采用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气全部或部分用作生产乙二醇的原料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9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果粒橙饮料的配方及其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助产体能保健饮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