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方法与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88987.4 | 申请日: | 2013-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左剑恶;邢薇;王晓璐;鲍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E01D19/08;E03B3/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交桥 雨水 净化 收集 利用 综合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立交桥路面径流收集并基于旋流分离原理将其中的固体颗粒分离;
将除去固体颗粒的清水导流至立交桥下绿化带土壤下并进行过滤净化;
将过滤净化后的水继续下送进行储存待用。
2.一种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系统,包括旋流分离模块、高效净化模块和塑料蓄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流分离模块包括冲水水箱(1)和旋流分离器(2),冲水水箱(1)的入口接立交桥路面径流,出口接旋流分离器(2),旋流分离器(2)底部设置排放雨水中固体颗粒的底流口(5),顶部有排放清水的溢流口(6),溢流口(6)接导流管(7);
所述高效净化模块包括埋设于立交桥下绿化带土壤下的上层透水土工布(8)、位于上层透水土工布(8)下方的布水管(9)、位于布水管(9)下方的滤料框架(10)以及填充于滤料框架(10)内部的吸附滤料(11),其中布水管(9)与导流管(7)连通;
所述塑料蓄水模块包括设置于高效净化模块之下的下层透水土工布(12)、位于下层透水土工布(12)下方的塑料蓄水格(13)、布置在塑料蓄水格(13)与土壤接触面上的隔水土工布(14)、位于塑料蓄水格(13)底部的潜水泵(15)以及接潜水泵(15)出口的雨水提升管(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水箱(1)的出口位于箱底,出口上有塞子(4),塞子(4)的上部连接浮子(3),从而在浮子(3)的浮力作用下打开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水水箱(1)尺寸的有效水深为50~80cm,所述旋流分离器(2)的直径为20~60cm,高度50~200cm,所述滤料框架(10)长为50~200cm,宽为30~80cm,高为50~100cm,所述塑料蓄水格(13)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为边长30~100cm的正方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框架(10)由网状金属编制或多孔聚丙烯塑料加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滤料(11)为上层填充石英砂,下层填充活性炭,且活性炭与石英砂的体积比为4: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蓄水格(13)用聚丙烯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蓄水格(13)由多个蓄水单元模块拼接组成,每个蓄水模块四壁及顶部、底部均为多孔硬质边壁,以形成水力连通并可支撑上部土壤和高效净化模块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蓄水格(13)底部设置一定坡度,潜水泵(15)设置于最低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交桥雨水净化与收集利用综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蓄水格(13)底部的整体坡度为0.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89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子参茶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