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间隙原子钢的RH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88372.1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8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梅雪辉;李泽林;齐志宇;王晗桐;张越;王文科;张丽娜;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8 | 分类号: | C21C7/06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原子 rh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精炼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无间隙原子钢的RH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无间隙原子钢作为最新一代冲压用钢,具有十分优异的深冲性能和非时效性,被广泛用作汽车板等冲压件的原料。RH生产无间隙原子钢,在中薄板坯铸机浇铸。钢水的可浇性不好,易絮流。一浇次最多浇6罐,需要更换3~7次浸入水口,严重的甚至造成絮流断浇。因絮流而更换水口给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带来不良影响,钢板夹杂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间隙原子钢的RH处理方法,脱碳终点氧值控制在250~500ppm,脱碳终点定氧后加入0.08~0.12Kg低碳硅铁/t钢水,循环3~5分钟后定氧,根据氧值铝合金化。减轻中薄板坯铸机生产无间隙原子钢絮流现象,降低钢板夹杂率。使每浇次更换浸入水口的数量下降为2~3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间隙原子钢的RH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脱碳终点氧值控制在250~500ppm,脱碳终点定氧后加入0.08~0.12kg低碳硅铁/t钢水,循环3~5分钟后定氧,根据氧值铝合金化,低碳硅铁的硅含量为75%~80%。
所述的无间隙原子钢的RH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Si]成品上限≥0.02%的无间隙原子钢;吹氩处理后硅≤0.008%。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减轻中薄板坯铸机生产无间隙原子钢的絮流现象,降低钢板夹杂率。冷轧夹杂缺陷率由1.12%降低为0.56%。每浇次更换水口数量由平均5支减少到3支。按照铸机厚度170mm,铸坯平均宽度1600mm,更换水口前后各切除1.5m铸坯。每浇次减少因更换水口切除的铸坯=2×0.17×1.6×3×7.8=12.73t。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无间隙原子钢的RH处理方法,脱碳终点氧值控制在250~500ppm,脱碳终点定氧后加入0.08~0.12Kg低碳硅铁/t钢水,循环3~5分钟后定氧,此时间能保证钢水的均匀,超过此时间从经济和能源上来讲都是浪费资源,低碳硅铁的硅含量为75%~80%。如温度高,可以加入低碳废钢,根据氧值铝合金化。加铝镇静循环3分钟后合金化,合金化后循环5~8分钟破空。利用低碳硅铁氧化生成的SiO2与Al2O3反应生成硅酸铝等大颗粒脱氧产物,此类脱氧产物易于上浮,在上浮的过程中粘附细小的Al2O3夹杂物,达到净化钢水的目的。
无间隙原子钢的RH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Si]成品上限≥0.02%的无间隙原子钢;吹氩处理后硅≤0.008%。对于240t钢水,脱氧铝=定氧值×0.35成份铝=0.44×钢水量-加入的低碳硅铁量×0.08%+(20~50)Kg(成品Als下限为0.02%的钢种取中上限),0.08%为低碳硅铁的含铝量,首罐钢水成份铝系数+0.03;加入低碳硅铁后不得升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83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力加载闭环控制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超声波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