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置有折流板的配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7225.2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0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贺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4 | 分类号: | E21B4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置 有折流板 配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的油井生产层的井下机械设备,具体是设置有折流板的配产器。
背景技术
砂岩油田的基本地质特征是非均质、多油层。为避免层间干扰,充分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产油气的能力,进一步调整油层的平面矛盾和层间矛盾突出,必须采取分层采油措施,合理调配每层采油量,进行分层配产。分层采油工艺管柱采用同心、偏心配产器分层开采工艺实现了分层配产。配产器中本层油气经堵塞器喷入下层油气流,通常情况下不同油层的油气密度有差异,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时更好的混合效果有利于改善混合油气在油管中的流动性。现有技术配产器中混合区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不充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加大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时的湍流脉动就能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有利于改善混合效果,提升油气在油管中的流动性。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置有折流板的配产器,该设置有折流板的配产器改善了筒体中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的效果,改善混合油气在油管中的流动性。
本发明提供的设置有折流板的配产器,包括筒体、至少一根进油管、中心管和堵塞器,中心管设置在筒体内且与筒体内壁连接,堵塞器下端设置在中心管内;堵塞器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口和多个出油口;堵塞器出油段上设置有多圈内圈折流板,在筒体内壁相应位置区域也设置有多圈和所述折流板错开的外圈折流板。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进油管依次穿过筒体和中心管,且进油管与进油口呈对中布置。
筒体、中心管、堵塞器的轴线重合。
出油口位置设置在折流板的高度以下。
堵塞器与中心管配合间隙之间设置O型圈。
堵塞器与中心管配合间隙之间设置的O型圈的数量为四个。
设置在堵塞器下部的至少一个进油口,使得本层油气从油管的四周多方吸入,改善吸入效果,作为优选,多个侧孔在同一圆周上均布分布;侧孔与进油管对中布置,使进油管中油气流与侧孔开孔方向一致,能减小本层油气从进油管流入堵塞器内部的阻力;筒体、中心管、堵塞器轴线重合,平均堵塞器进油和出油的阻力,使得堵塞器进油四周均匀,且堵塞器出油各向均匀喷人下层油气流中;设置的四个O型圈分别两两位于进油口的两侧,能有效的防止本层油气流由堵塞器与中心管的配合间隙自由进入下层油气流,这样可避免本层油气流不均匀的分布到下层油气流中,上下均为两个,旨在保证密封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计在堵塞器出油段上的多圈内圈折流板,筒体内壁相应位置区域的多圈和堵塞器上内圈折流板错开的外圈折流板,能提高油气混合区域流体的流速、增加混合区域流道长度,使下层油气流和混合油气流的湍流程度加大。从而使本层油气与下层油气混合效果更佳,混合油气密度均匀,油气在油管里的流动性能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设置有折流板的配产器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诉设置有折流板的配产器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堵塞器上部出油段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示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堵塞器,2、内圈折流板,3、筒体,4、中心管,5、O型圈,6、进油管,7、进油口,8、出油口,9、外圈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筒体1、进油管6、中心管4和堵塞器1,中心管4设置在筒体3内且与筒体3内壁连接,堵塞器1下端设置在中心管4内;堵塞器1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油口7和多个出油口8;堵塞器出油段上设置有多圈内圈折流板2,在筒体3内壁相应位置区域也设置有多圈和所述折流板错开的外圈折流板9;进油管依次穿过筒体3和中心管4,且进油管6与进油口7呈对中布置;筒体3、中心管4、堵塞器1的轴线重合;出油口8的位置设置在内圈折流板2的高度以下;堵塞器1与中心管4配合间隙之间设置O型圈5。
本层油气自进油管6、进油口7进入堵塞器1,自下而上从出油口8注入于下层油气的混合区。下层油气自筒体3下部往上流动。堵塞器1与中心管4配合间隙之间设置的O型圈5,对本层油气和下层油气起密封隔绝作用。在流进内圈折流板2和外圈折流板9设置区域时,流动状态发生变化:下层油气流体的流速增加,同时由出油口8注入的本层油气与之对流剧烈,下层油气流和混合油气流从层流到紊流或紊流程度加大,混合区域流道长度。此流动状态的变化,较现有的配产器,有利于不均匀密度油气的混合。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7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