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齿轮传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6738.1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0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选明;刘黎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8;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齿轮 传动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齿轮传动系统,属于机械传动领域。
背景技术
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简称齿,是齿轮上 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的轮齿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制造齿轮常用的钢有调质钢、淬火钢、渗碳淬火钢和渗氮钢。铸钢的强度比锻钢稍低,常用于尺寸较大的齿轮;灰铸铁的机械性能较差,可用于轻载的开式齿轮传动中;球墨铸铁可部分地代替钢制造齿轮 ;塑料齿轮多用于轻载和要求噪声低的地方,与其配对的齿轮一般用导热性好的钢齿轮。摩擦、润滑理论和润滑技术是 齿轮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推广采用合成润滑油和在油中适当地加入极压添加剂,不仅可提高齿面的承载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传动效率。齿轮失效有三种情况:齿面磨损;齿面胶合;疲劳点蚀;轮齿折断;齿面塑性变形。在现代的齿轮中,单独的一个齿轮已经不能满足设备传动的需要,需要设计齿轮新的结合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齿轮的单一结构不能满足设备传动的需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组合式齿轮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利用多个齿轮的组合式啮合,能够满足现代设备的传动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式齿轮传动系统,包括齿圈,所述齿圈内部设置有一个固定齿和四个从动齿,固定齿的中心和齿圈的中心重合,从动齿设置在固定齿的外部,且从动齿同时与固定齿和齿圈啮合,四个从动齿以固定齿的中心为中心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上均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穿过对应的从动齿,且固定轴的轴线和对应的从动齿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的外壁上均套合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壁与固定轴的外壁接触,固定环设置在从动齿的外部,且固定轴能够沿着其自身的轴线在固定环中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中相邻固定环之间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的外壁连接,四块固定板连接构成呈正方形结构的行星架。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均设置有贯穿固定板的腰型孔,腰型孔的轴线与从动齿的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轴线与固定齿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齿上设置有贯穿固定齿的键槽,键槽与安装通孔连通,键槽的中心线和安装通孔的中心线重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传动系统的结构简单,利用多个齿轮的相互啮合,将转速以及传动方向进行改变,对于转速的调整能够实现,能够满足现代机械设备的传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安装通孔;2—固定环;3—腰型孔;4—固定板;5—固定轴;6—从动齿;7—齿圈;8—固定齿;9—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式齿轮传动系统,包括齿圈7,所述齿圈7内部设置有一个固定齿8和四个从动齿6,固定齿8的中心和齿圈7的中心重合,从动齿6设置在固定齿8的外部,且从动齿6同时与固定齿8和齿圈7啮合,四个从动齿6以固定齿8的中心为中心均匀分布。齿圈7、固定齿8以及从动齿6单个都是现有的设备,在本技术方案中,齿圈7作为主动件,利用从动齿6的转动,将转速传递到固定齿8中,固定齿8利用其内部固定的转动将转速传递到需要的部件中,实现了对整个传动系统的转速控制,改变了现有的传动机构的单一不能满足设备传动的需要的问题。
所述从动齿6上均设置有固定轴5,固定轴5穿过对应的从动齿6,且固定轴5的轴线和对应的从动齿6的轴线重合,从动齿6能够绕着对应的固定轴5转动。固定轴5是作为从动齿6转动时的中心线,固定轴5和从动齿6同时转动,而固定轴5是在固定环2内转动,这样行星架起着一个支撑转动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银科同步带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6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机皮带自动涨紧机构
- 下一篇:变桨距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