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热塑性丁苯嵌段共聚物的抗氧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5699.3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5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安平;汤翠祥;孙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2 | 分类号: | C08L53/02;C08K5/134;C08K5/375;C08K5/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455 天津市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塑性 丁苯嵌段 共聚物 抗氧化剂 | ||
技术领域
热塑性丁苯嵌段共聚物,简称SBS,本发明涉及应用于SBS的抗氧化剂体系,本抗氧剂由液体含硫受阻酚类抗氧化剂2‐甲基‐4,6‐二(辛硫甲基)苯酚、液体的受阻酚类抗氧化剂4‐羟基‐3,5‐二叔丁基苯丙酸C7‐9混合酯、液体胺类抗氧化剂N‐苯基苯胺与2,4,4‐三甲基戊烯的反应产物按1.0:1.8‐2.2:0.8‐1.2(重量比)比例配置而成的液体抗氧化剂体系,以相对于SBS胶量0.2‐0.6%(重量%)用于SBS生产过程中;可减缓SBS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发生氧化降解,从而物理和化学性能下降。
背景技术
SBS的聚合机理属于典型的活性负离子聚合,聚合过程中以环己烷为溶剂,在催化剂存在下丁二烯与苯乙烯聚合得到原始胶液,之后加入抗氧化剂溶液,经凝聚釜,干燥,造粒,包装得到成品,此时产品称为SBS生胶。
SBS生胶的老化在生产中的干燥、造粒过程和后续在下游工厂进一步加工成制品之前的任何一个过程都有可能发生,老化的结果为生胶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下降,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颜色发生变化,因此选择合适的抗氧化剂体系添加到SBS胶液中是十分重要的。
SBS的传统抗氧化剂体系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TNPP)1:1复配,添加量为0.8%,但这个抗氧化剂体系存在安全使用风险。其中BHT的分子量小,熔点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挥发,在制品中也存在迁移出制品的风险,以BHT为抗氧化剂的SBS制品更加容易变黄;从环保角度,该产品会使海洋生物中毒并产生长时间持续影响;抗氧化剂TNPP作为一种亚磷酸酯类产品对皮肤,眼部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作为一种酯类的化学结构,水解后得到的壬基酚更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在生物链内可持续累积,影响生物的神经系统。
因此,寻找一种同时兼具优异的抗氧化效能,良好的性价比以及最小的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的抗氧化剂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抗氧化剂体系正是基于SBS目前生产所采用的抗氧化剂体系存在的问题而研究的,并且为液体产品,方便使用时泵体输送,不会发生粉末状产品使用时的粉尘污染问题,是一种应用于SBS的理想的抗氧化剂体系,可以保证SBS在生产以及后续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热塑性丁苯嵌段共聚物的抗氧化剂,其组份和质量份数如下:
4‐羟基‐3,5‐二叔丁基苯丙酸C7~C9混合醇酯 1.0份
2‐甲基‐4,6‐二(辛硫甲基)苯酚 1.8‐2.2份
N‐苯基苯胺与2,4,4‐三甲基戊烯的反应产物 0.8‐1.2份
本发明的复配抗氧化剂体系在SBS生产过程中添加,其添加量为SBS生胶重量的0.2‐0.6%。
该抗氧化剂体系在SBS生产中工业化使用可采用目前生产过程中添加原抗氧化剂体系的方法。
在SBS生产中,将抗氧化剂以一定浓度,如20%,溶解于环己烷中(生产SBS生胶用溶剂)制成抗氧化剂溶液,按使用添加量用泵计量输送至凝聚前的SBS胶液中。使用方法与原使用的液体抗氧化剂TNPP相同,生产设备、设施无需进行改动。
本发明的抗氧剂体系在橡胶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提供性能优异的抗氧化效能。同时具有如下的优势:
(1)为液体产品,具有100%的抗氧化功能,可高浓度溶解于环己烷溶剂中,在使用温度下不会析出,不会堵塞输送管道,使用方便;
(2)三元抗氧化剂分别具有受阻酚结构、分子内含硫受阻酚结构和胺的结构,三种抗氧化剂共同使用可以发挥协效作用,更好的保护SBS生胶;
(3)该抗氧化剂体系在使用温度下挥发度远低于BHT,不会在生产SBS过程中因热溢出,对充分发挥抗氧化效能、在生胶生产及加工应用时环境卫生以及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4)生产得到的SBS生胶不会产生色污,而传统的抗氧化剂BHT可能产生色污。使用该抗氧化剂体系生产的SBS生胶在外观颜色上优于使用抗氧化剂BHT;
(5)添加成本低于现有其他抗氧化剂体系,具有理想的性价比。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56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