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避难硐室井下压风供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4436.0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咸士玉;李玉贵;李波;王进强;杨爱萍;李金荣;柳育红;张学军;贾艳萍;李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冷锦超;吴立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难 井下 供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难硐室井下压风供气系统,属于避难硐室供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避难硐室内气体供给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矿难发生后井下压风系统未被损坏时,应优先考虑压风供气,可以实现无限量供气,维持更长的避险时间;另一种情况是压风遭到破坏,此时采用备用压缩空气供气。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避难硐室大多数都设计了井下压风供气系统,但存在如下问题:
(1)井下压风不够洁净,需要采用过滤器对井下压风进行油污过滤,大多数避难硐室井下压风供气系统未考虑油污的排放;
(2)压风在生存室内的供气口压力不可调,造成生存室内的噪音比较大,恶化了避险空间的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有效滤除压风中的油污,空气洁净度高的避难硐室井下压风供气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避难硐室井下压风供气系统,包括:贯穿避难硐室过渡室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避难硐室的外部,出气口设置在避难硐室的生存室,所述进气口设置有控制球阀,所述输气管上还设置有分支供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三级空气过滤器,所述三级空气过滤器中前两级空气过滤器的底部均与排污管相连通,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球阀,所述避难硐室过渡室底部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污管的出污口与排水沟相连通。
所述输气管的出气口上还设置有消音器。
所述排污管通过管夹固定在避难硐室中过渡室的墙壁上。
所述三级空气过滤器和减压阀之间设置有压力表。
所述输气管的出气口设置有减压阀。
所述输气管、排污管和分支供气管均为不锈钢洁净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在输气管上设置有三级空气过滤器,并将三级空气过滤器中过滤出的油污由底部的排污管排出,有效滤除压风供气时空气中的油污,提高空气纯净度,同时排污管排出的油污流入排水沟,也保证了避难硐室的环境卫生;输气管的出气口设置有消音器的同时,还设置有减压阀,可随时根据避难硐室中生存室内的噪声情况调节压力大小,以降低噪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输气管,2为控制球阀,3为减压阀,4为三级空气过滤器,5为排污管,6为排污球阀,7为排水沟,8为消音器,9为管夹,10为分支供气管,11为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避难硐室井下压风供气系统,包括:贯穿避难硐室过渡室的输气管1,所述输气管1的进气口设置在避难硐室的外部,出气口设置在避难硐室的生存室,所述进气口设置有控制球阀2,所述输气管1上还设置有分支供气管10,所述输气管1上设置有三级空气过滤器4,所述三级空气过滤器4中前两级空气过滤器的底部均与排污管5相连通,所述排污管5上设置有排污球阀6,所述避难硐室过渡室底部设置有排水沟7,所述排污管5的出污口与排水沟7相连通。
所述输气管1的出气口上还设置有消音器8。
所述排污管5通过管夹9固定在避难硐室中过渡室的墙壁上。
所述三级空气过滤器4和减压阀3之间设置有压力表11。
所述输气管1的出气口设置有减压阀3。
所述输气管1、排污管5和分支供气管10均为不锈钢洁净管。
本发明中三级空气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同。
避难硐室一般分由过渡室和生存室,输气管1贯穿整个过渡室,输气管1的进气口设置在避难硐室的外部,出气口设置在生存室,输气管1作为避难硐室的主要供气管,压风空气由进气口进入输气管1经三级空气过滤器4过滤后进入生存室,经三级空气过滤器4过滤出来的油污由排污管5流入排水沟7,这样在保证空气纯净度的同时,也保证了避难硐室的环境卫生,输气管1的出气口设置有消音器的同时,还设置有减压阀,可随时根据生存室的噪声大小调节压力大小,以降低噪声。
本发明中输气管1上还设置有分支供气管10,在压风系统被破坏时,可采用压缩空气供气,保证避难人员有充足的空气,同时压分系统没有被破坏时,分支供气管10还可以作为避难硐室防爆密闭门气幕和过渡室喷淋系统的气源。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得各种变化,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44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沿空留巷矿山压力监测系统
- 下一篇:带切口开挖机的组合式液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