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梭子导轨安装用的定位基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4348.0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金永良;韩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70 | 分类号: | D04B15/70;D04B15/1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针织 横编机 梭子 导轨 安装 定位 基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装配用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梭子导轨安装用的定位基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丰富多彩的花型图案织物的要求,因此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上并且在对应于针床基座的上方安装有梭子架,在梭子架上以并行状态间隔固定有一组梭子导轨,并且织物的花色越多,梭子的数量也越多,供梭子运动的梭子导轨的数量也相应增多(因为一个梭子仅用于为编织机构提供一种颜色的纱线)。
为了保障梭子在梭子导轨上运动的可靠性,并且避免位于相邻梭子导轨上的梭子之间出现干涉情形,因此对一组梭子导轨之间的并行距要求较为严苛。已有技术对相邻梭子导轨之间的并行距进行控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由安装工人通过视觉观察进行调整,由于这种方法会因工人的经验差异、责任心差异和情绪变化等因素而受到影响,因而相邻梭子导轨之间的并行距误差较大;二是利用百分表检测,该方法虽然能保持相邻梭子导轨之间的并行距精度的一致性,但是操作麻烦并且速度慢。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为安装梭子导轨提供专用的定位基准装置,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文献检索,然而之所以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是因为这种定位基准装置属于工装夹具范畴,而工装夹具是用于在某种产品的制造和/或后续工序如装配过程中对部件进行定位而藉以达到一定工艺要求的特别的装备,并且还通常需要在加工和/或装配时无干涉现象、操作方便等要求。又,由于工装夹具具有针对某种部件或称产品加工、安装的专属的特点,因此通用化程度极低,往往由生产某种产品的厂商以量体裁衣的方式自行设计并制作。基于该状况,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进行了试用,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提高梭子导轨的安装精度而藉以保障梭子在梭子导轨上的平稳运动效果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梭子导轨安装用的定位基准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梭子导轨安装用的定位基准装置,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针床基座,该针床基座的长度方向的左侧构成有一左针床安装面,而针床基座的长度方向的右侧构成有一右针床安装面,所述的梭子导轨安装用定位基准装置包括一针床基座配合中心架和一梭子导轨并行距限定臂,针床基座配合中心架的左侧延伸有一左针床安装面配合臂,而右侧延伸有一右针床安装面配合臂,左针床安装面配合臂朝向所述左针床安装面的一侧表面与左针床安装面相配合,右针床安装面配合臂朝向所述右针床安装面的一侧表面与右针床安装面相配合,梭子导轨并行距限定臂的上端构成有一梭子导轨对中量规,而梭子导轨并行距限定臂的下端固定在针床基座配合中心架的居中部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右针床安装面彼此形成八字形的关系,所述的左、右针床安装面配合臂相互形成八字形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梭子导轨并行距限定臂的所述下端构成有固定板,该固定板与所述针床基座配合中心架的所述居中部位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针床基座配合中心架的左、右针床安装面配合臂分别与针床基座的左、右针床安装面贴靠,并且将梭子导轨并行距限定臂的上端的梭子导轨对中量规探入相邻梭子导轨之间,从而能确保相邻梭子导轨之间的并行距,使梭子导轨的安装精度得以可靠保证,最终确保梭子在梭子导轨上的运动平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4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玻璃球状中间支撑物微粒分离装置
- 下一篇:动态定位输送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