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保温墙体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3327.7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刘旭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斌 |
主分类号: | E04B2/40 | 分类号: | E04B2/4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墙体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及施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保温墙体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自保温墙体是一种在保证墙体强度的同时增加保温性能、节省外部保温材料而使用的新型墙体,是外墙保温的更新替代产品,自保温墙体与外墙保温系统相比,具有不燃、绿色环保、施工简单、与建筑同寿命等优点,使其具有了不可抗争的优势,但是现有的自保温墙体在抗震性能、自身强度和抗冲击性上表现不佳,经常会造成墙体开裂等问题,急需一种新型的技术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且抗震性强、自身强度大、抗冲击性强的自保温墙体及施工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保温墙体,包括异型砖、保温材料和墙体内外两侧的水泥砂浆层,保温材料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异型砖之间,所述的异型砖是2至3块平行立面板之间设置阶梯形或锯齿形异型隔板构成;组成保温墙体时,平行立面板作为保温墙体的墙面,相邻的两块异形砖构成阶梯状空腔;上下异形砖交错设置,上下阶梯状空腔交错且连通,空腔内浇注保温材料。
所述的异形砖是混凝土整体成型的砌块。
所述的异形砖是混凝土整体成型后,在异型隔板两侧的空腔浇注保温材料,使形成矩形的自保温砌块。
所述的异形砖两端为开放端、或一端为开放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或两端都为封闭端。
所述的异型隔板在与立面板相联接的两端设有喇叭口形的加固角,异型隔板在阶梯形的折角处还设有内倒角形的加固角。
所述的异型砖为双层保温腔的结构,包括三块呈内中外平行设置的立面板和两块阶梯形或锯齿形的异型隔板,异型隔板设置在相邻的立面板之中。
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预制异型砖,在工厂按照设计要求用混凝土制成异型砖;
B、异型砖垒砌,在施工工地,首先在指定地点铺设一层水泥砂浆,在第一层异型砖的左右两侧涂抹水泥砂浆,依次紧密摆列铺设成行,将第一层铺设好的异型砖的顶部涂抹水泥砂浆,再交错排列第二层异型砖,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预定高度;
C、保温材料填充,当步骤B异型砖铺设到至少五层时,将保温材料浇注到异型砖的空腔内,重复操作直至封顶;
D、墙体内外两侧的水泥砂浆层抹灰,步骤C完成后,在异型砖两侧立面涂抹水泥砂浆形成墙体内外两侧的水泥砂浆层。
所述的步骤A中,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在异型砖生产完毕后先灌注保温材料,使异型砖和保温材料形成矩形的自保温砌块。
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保温材料为发泡水泥,发泡水泥还包括添加的聚丙烯纤维或陶粒。
所述的步骤C在保温材料填充中,当异型砖铺设还没有封顶时,保温材料灌注的高度低于最上层异型砖一半的高度,当异型砖铺设已经封顶时,直接将保温材料灌注到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使用了带有阶梯形或锯齿形异型隔板的异型砖且相邻的异型砖能形成空腔,保温材料灌注在上下连通的空腔内使墙体上下成为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墙体的自身强度和抗震性、抗冲击性、隔音性,而阶梯形或锯齿形的异型隔板又使异型砖的导热性大为降低,提高了自保温墙体的保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未涂抹水泥砂浆层时的异型砖铺设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异型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异型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异型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中异型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6中异型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6中异型砖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面板,2、异型隔板,3、空腔,4-1、加固角,4-2、加固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自保温墙体及施工方法,由于使用了带有阶梯形或锯齿形异型隔板的异型砖且相邻的异型砖能形成空腔,保温材料灌注在上下连通的空腔内使墙体上下成为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墙体的自身强度和抗震性、抗冲击性、隔音性,而阶梯形或锯齿形的异型隔板又使异型砖的导热性大为降低,提高了自保温墙体的保温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斌,未经刘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3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