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3317.3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0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满满;张立强;帅彤;周浩洋;王洪锐;许光;覃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7C1/12 | 分类号: | F17C1/12;F17C5/02;F17C13/02;F17C1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临界 氦贮罐 | ||
1.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1)、外壳(2)、绝热层(3)、加注管路(4)、供应管路(5)、加注阀(6)、供应阀(7)、增压管路(8)、排出管路(9)、排气阀(10)、高压安全阀(11)、压力传感器(12)、抽空管路(13)、真空计(14)、抽空阀(15)、低压安全阀(16)、液位计(17)、温度传感器T1、温度传感器T2、温度传感器T3、温度传感器T4、温度传感器T5和温度传感器T6;
内壳(1)和外壳(2)通过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内壳(1)和外壳(2)之间有夹层,夹层内抽真空,内壳(1)的外表面上包覆有绝热层(3);
加注管路(4)用于在预冷和加注阶段向内壳(1)内加注工质,加注管路(4)上有加注阀(6);
供应管路(5)用于在工作阶段排出内壳(1)中的液氦,供应管路(5)上有供应阀(7);
增压管路(8)用于在工作阶段内向内壳(1)中补充常温氦气;
排出管路(9)用于在预冷和加注阶段排出内壳(1)中的气体,在排出管路(9)上并联有排气阀(10)、高压安全阀(11)和压力传感器(12);
抽空管路(13)用于对内壳(1)和外壳(2)之间的夹层抽真空,在抽空管路(13)上并联有真空计(14)、抽空阀(15)和低压安全阀(16);
液位计(17)用于在预冷和加注阶段监测内壳(1)中工质液位;
温度传感器T1、温度传感器T2、温度传感器T3、温度传感器T4、温度传感器T5和温度传感器T6用于监测内壳(1)中工质的温度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加注管路(4)和供应管路(5)在外壳(2)中合并为一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增压管路(8)的末端设置有消能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T1、温度传感器T2、温度传感器T3、温度传感器T4、温度传感器T5和温度传感器T6沿内壳(1)的中心轴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加注管路(4)、供应管路(5)、增压管路(8)和排出管路(9)均采用盘绕内壳(1)的方式进行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绝热层(3)采用玻璃纤维绝热纸、镀铝低温薄膜或铝箔,或是由其中至少两种组分层叠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内壳(1)为钛合金材料,外壳(2)采用钛合金或铝合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液位计(17)为触点式液位计或压差式液位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外壳(2)的内表面进行抛光或镀覆处理,镀覆处理时的镀层采用金、银或者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超临界氦贮罐,其特征在于:内壳(1)和外壳(2)之间的支撑结构为上下支撑柱或三点式支撑;支撑架构的材料为玻璃纤维、Kel-F或者钛合金,支撑架构的横断面应为T型或圆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33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