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减震支架用橡胶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82803.3 | 申请日: | 2013-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7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9/00;C08K13/06;C08K5/18;C08K9/00;C08K3/06;C08K3/04;C08K3/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 地址: | 2011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 支架 橡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减震支架用橡胶组合物,用于制作汽车前减震支架,属于橡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汽车的改型换代相当频繁,汽车工业正面临一个迅速变革的时期,发展的特点是在保证驾驶安全性、乘坐舒适性、行驶高速性以及豪华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如今国内外汽车厂对减震器使用寿命要求达到很高的条件,前减震橡胶支架通过减震器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连接在一起,起着支撑车身的作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前减震支架不但上下受力,还要受到横向和纵向的作用力。此状态下底盘车轮是振动源,利用橡胶的作用将路面与车轮产生的振动通过高阻尼作用迅速消减,防止振动通过底盘传递到车身。不仅可以缓和从地面传来的力对车身的冲击,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还可以有效缓解减震器所受的侧向力,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所以其使用条件决定了橡胶材料既要高频时的低动刚度,又要满足良好的耐动态疲劳性能等要求,以满足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在保证低刚度的前提下,提高现有橡胶组合物的耐动态疲劳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低刚度的前提下,提高现有橡胶组合物的耐动态疲劳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疲劳的汽车前减震支架用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以重量份计的组分:
天然橡胶 75-90份;
顺丁橡胶 10-25份;
对苯二胺类防老剂 3-4份;
二氢化喹啉类防老剂 1-2份;
物理防老剂 2-3份;
增塑剂 2-4份;
补强剂 30-35份;
活性剂 5-8份;
硬脂酸 1-2份;
硫化剂 1.5-2.5份;
促进剂 1.5-2.1份。
优选地,所述天然橡胶为马来西SMR CV60。
优选地,所述顺丁橡胶为BR9000。
优选地,所述对苯二胺类防老剂为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与N,N’-二甲苯基对苯二胺以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二氢化喹啉类防老剂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物。
优选地,所述物理防老剂为微晶蜡1900。
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德国汉圣石蜡油TUDALEN16。
优选地,所述补强剂为卡博特公司提供的快压出炭黑N-550。
优选地,所述活性剂为STRUKTOL WB700(含有91wt%的氧化锌和9wt%的分散剂)。
优选地,所述硫化剂为可溶性硫磺SU120。
优选地,所述促进剂为噻唑类与次磺酰胺类促进剂任意比例的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噻唑类促进剂为二硫化二苯并噻唑。
进一步地,所述次磺酰胺类促进剂为N-环已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本发明选用了较一般天然橡胶有更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性及加工稳定性等特点的马来西SMR CV60恒黏胶。为保证优异的耐热、耐老化性特选用稳定性好闪点高(40摄氏度运动粘度488,闪点304)的德国汉圣石蜡油TUDALEN16。对苯二胺类防老剂选用了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和N,N’-二甲苯基对苯二胺(混合物)按1:1比例并用起到协同作用(防老剂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提供短期的防护作用,防老剂N,N’-二甲苯基对苯二胺则起到长期的防护作用)弥补了防老剂初期防护效果优良而后期防护不足的现象。硫化剂选用经分散剂处理的STRUKTOL可溶性硫磺SU120是为了保证硫磺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分散在胶料中。选用卡博特快压出炭黑N-550是为了保证硫化胶良好的拉伸强度、回 弹性、低动态生热及较低的动态性能(N-550是高结构的软质炭黑,能够赋予硫化胶良好的弹性和复原行,因此能够使硫化胶获得较低的动态性能,保证较低的动静比)等综合性能。活性剂选用STRUKTOL WB700(含有91%的氧化锌和9%的分散剂)代替常规活性氧化锌是为了保证配合剂更均匀地分散在橡胶中,提高混炼胶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28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待机零功耗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 下一篇:鳉鱼的科学配方养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