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喷口式燃气烧嘴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82271.3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1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吕东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3D14/58 | 分类号: | F23D14/58;F23D14/6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李丹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口 燃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烧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脉冲控制燃烧系统的燃气烧嘴。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采用在燃气和空气管路上设置流量调节阀或是通过调整阀门内阀板的打开程度,以增大或减小管路的流量,从而实现对燃气烧嘴的加热能力的调节。但是,由于烧嘴都是根据最佳流量来设计的,因此其不能进行随意调节。当改变后的流量与最佳流量偏离得越多,其燃烧情况就越差,最终甚至不能形成持续可靠的燃烧火焰,故而对于按照最佳流量设计的烧嘴喷口而言,流量调节范围是极为有限的。一般将可调节范围称为调节比,多数烧嘴的调节比都保持在3倍,即最大流量是最小流量的3倍,经过特殊设计的烧嘴调节比可达到5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被加热物料产量和规格的变化会导致烧嘴在大部分工作状况下都不是处于最佳负荷状态,也就是说,虽然进行了最佳流量的设计,但是大多数烧嘴都不能实现最佳的节能环保性能。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采用脉冲燃烧控制方式替代管路流量调节方式来对烧嘴加热能力进行调节,将流量调节阀设置仅具有切断和开启两种状态的自动阀,不过,基于上述方式的加热能力调节,需要对管路或阀门进行改造,例如,在每条与烧嘴连接的空气和燃气管路上均设置自动化的快速切断阀门,或是需要安设结构复杂的管路以保证火焰的持续燃烧,改造后的系统构造复杂,维护成本高。此外,由于大小火之间的比例仍然受到空燃比的限制,对于功率较小的烧嘴而言,其调节比往往会出现小于2的情况,从而导致脉冲控制的控制范围极小且不易控制,对于功率较大的烧嘴来说,大口径的切断阀的生产制造成本昂贵,且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脉冲控制燃烧的多喷口燃气烧嘴,该烧嘴的构造简单,运行可靠,在工作时间段内始终保持最佳空燃比,以达到最佳的节能环保性能;并且其可同时适用于大功率和小功率的工作场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喷口燃气烧嘴,其包括:
一空气箱体,其上设有空气进气口;
一燃气箱体,其上设有燃气进气口;
至少一个主喷口,其通过对应的主喷口空气阀与空气箱体导通,并通过对应的主喷口燃气阀与煤气箱体导通,所述主喷口空气阀具有一处于半开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所述主喷口燃气阀具有一处于半开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
至少两个副喷口,其通过对应的副喷口空气阀与空气箱体导通,并通过对应的副喷口燃气阀与煤气箱体导通,所述副喷口空气阀具有一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所述副喷口燃气阀具有一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所述副喷口的设置数量大于主喷口的设置数量,所述副喷口设置于主喷口周围;
一驱动装置,其与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连接,同步地驱动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在其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谓“半开”是指对于单个的空气阀或燃气阀而言,空气阀或燃气阀处于打开状态,能够实现空气或燃气的流通,但空气或燃气的流通口不是完全打开,而是部分遮挡地只打开了一部分。所谓“全开”是指对于单个的空气阀或燃气阀而言,空气阀或燃气阀没有任何遮挡地完全打开。因此“半开”较之全开,空气或燃气的流量要小。所谓全闭是指对于单个的空气阀或燃气阀而言,空气或燃气的流通口完全被遮挡,而导致空气或燃气不导通。
本发明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工作时,其主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即半开的第一状态或全开的第二状态,其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则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或是全开的第二状态。由于主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具有半开和全开两个状态,因此,在两个不同的状态下,主喷口会始终保持燃烧状态,从而在副喷口打开时,将副喷口快速点燃。由于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仅具有全闭和全开这两个状态,单个副喷口的空气流量和燃 气流量都是不可进行调节的,要么完全关闭,要么完全打开,因此,每个副喷口都无需考虑流量调节这一因素,所有副喷口均处于最佳流量设计状态下,以使得本发明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在整个工作过程内自始至终以最佳空燃比进行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2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安全报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的分离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