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连续灌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1801.2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2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特雷弗·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国衡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2 | 分类号: | B65B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连续 灌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装机,尤其是一种用于敞口袋的灌装机。
背景技术
产品包装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化工、石油、粮食、食品、医药等众多行业中都涉及到产品包装,而且根据产品的存在形式不同,包装种类也涉及到很多种。随着机械化的进程,现在的包装技术已经规模化,各类自动包装机已经广泛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使用敞口袋灌装颗粒状、粉末状等产品时,需要对其精确灌装,而因为送料管的流量往往过大,很难实现精确灌装,另外,在灌装过程中,更换包装袋时需要停机,自动化水平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精确且自动化连续灌装的灌装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连续灌装机,包括空心的箱体,所述箱体侧壁上铰接有一配料管,该配料管与用于输送物料的送料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管的下方还设有一固定在所述箱体底部的隔板,用于将所述箱体下半部左右分隔成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出料口以及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的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通道内还设有一其轴线与所述箱体的轴线共线的储料管,所述储料管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卸料口,该卸料口通过电磁开关控制其开或者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料管由铁、钴、镍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制成,所述箱体内壁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能够吸引所述配料管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的控制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感知到连接在箱体底部的灌装袋到达预设的重量时,控制第二电磁铁通电,第一电磁铁断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开关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电磁开关打开,否则闭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调节配料管可使其与第一通道或者第二通道连通,配料管大部分时间与第一通道连通,物料经口径较大的第一出料口流入到灌装袋中,当灌装袋中的物料到达一定的量时,调节配料管与第二通道连通,物料经口径较小的第二出料口流入到灌装袋中,对灌装的量进行微调,同时,设置储料管,当配料管处于居中位置时,物料进入储料管中,从而不会流出到第一出料口或者第二出料口中,无需停机即可完成更换灌装袋,便于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2-第一电磁铁;4-送料管;6-配料管;8-箱体;10-第二通道;12-储料管;14-卸料口;18-第二出料口;20-第一通道;22-第一出料口;24-灌装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空心的箱体8,箱体8侧壁上铰接有一配料管6,该配料管6与用于输送物料的送料管4连通,其特征在于,配料管6的下方还设有一固定在箱体8底部的隔板,用于将箱体8下半部左右分隔成的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10,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10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出料口22以及口径小于第一出料口22的的第二出料口18,第一通道20内还设有一其轴线与箱体8的轴线共线的储料管12,储料管12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一通道20连通的卸料口14,该卸料口14通过电磁开关控制其开或者关。
通过调节配料管6可使其与第一通道20或者第二通道10连通,配料管6大部分时间与第一通道20连通,物料经口径较大的第一出料口22流入到灌装袋24中,当灌装袋24中的物料到达一定的量时,调节配料管6与第二通道10连通,物料经口径较小的第二出料口18流入到灌装袋24中,对灌装的量进行微调,同时,设置储料管12,当配料管6处于居中位置时,物料进入储料管12中,从而不会流出到第一出料口22或者第二出料口18中,无需停机即可完成更换灌装袋24,便于实现自动化。
配料管6由铁、钴、镍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制成,箱体8内壁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能够吸引配料管6的第一电磁铁2和第二电磁铁。
通过第一电磁铁2和第二电磁铁控制配料管6与第一通道20连通或者与第二通道10连通,结构简单,调节灵敏,节能环保。
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铁2通电的控制按钮,通过控制按钮控制,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国衡机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国衡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1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