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口切换方法及一种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1694.3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1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冯江华;肖家博;杨卫峰;粟荡;郝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61 | 分类号: | H04L12/761;H04L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口 切换 方法 通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口切换方法及一种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网络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内,通信设备在与网络侧通信的过程中,往往设计为多端口冗余的形式。正常工作状态下,通信设备通过主端口与网络侧进行通信,一旦主端口出现故障,可以随时将通信切换至其他端口进行。而现阶段通信设备在与网络侧的通信过程当中,广泛的利用组播组技术。组播组中包括多个需要与网络侧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每个通信设备以主端口代表自身地址,加入组播组中进行数据的交互。在端口切换的过程中,通信设备立刻令备用端口启动并加入组播组代表其自身地址,代替主端口进行通信。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备用端口加入组播组的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延时,尤其是一个通信设备同时加入多个组播组的情况之下,备用端口必须重新加入所有的组播组,加入每个组播组的延时将造成累积,达到妨碍正常通信的量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口切换方法及一种通信设备,所述方法使备用端口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并随主端口同时加入或退出组播组,以避免在切换过程中备用端口启动和加入组播组带来的延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端口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冗余模块启动备用端口,将搜索到的组播报文转发至备用端口,以使备用端口执行组播动作;
当主端口通信中断,则冗余模块通过备用端口向组播组中的网络侧声明端口切换,并利用备用端口与组播组中网络侧通信。
所述组播报文具体为:
加入报文或退出报文;
则当所述组播报文为加入报文,则备用端口加入组播组;
当所述组播报文为退出报文,则备用端口退出组播组。
所述冗余模块通过备用端口向组播组中的网络侧声明端口切换具体为:
冗余模块选定备用端口为通信端口,通过通信端口向网络侧发送携带主端口地址的地址解析包,以使网络侧向通信端口组播数据。
所述冗余模块选定备用端口为通信端口具体为:
冗余模块向备用端口提供通信协议,并将备用端口的地址设置为主端口地址。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用端口,冗余模块按照预设机制选择一个备用端口为通信端口;
所述预设机制为随机机制或标识排序机制。
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冗余模块,用于启动备用端口,将搜索到的组播报文转发至备用端口;当主端口通信中断,则通过备用端口向组播组中的网络侧声明端口切换;
主端口,用于与网络侧通信;
备用端口,用于执行组播动作,并在声明端口切换后与网络侧通信。
所述组播报文具体为:
加入报文或退出报文;
则当所述组播报文为加入报文,则备用端口加入组播组;
当所述组播报文为退出报文,则备用端口退出组播组。
所述冗余模块包括:
选取单元,用于选定备用端口为通信端口;
解析包单元,用于利用通信端口向网络侧发送携带主端口地址的地址解析包,以使网络侧向通信端口组播数据。
所述选取单元包括;
协议子单元,用于向备用端口提供通信协议;
地址子单元,用于将备用端口的地址设置为主端口地址。
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用端口时,则所述选取单元还包括:
机制子单元,用于按照预设机制选择一个备用端口为通信端口;所述预设机制为随机机制或标识排序机制。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端口切换之前启动备用端口,并向备用端口转发组播报文,使备用端口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并与主端口同步加入或退出组播组;避免了端口切换时备用端口启动并加入组播组所带来的延时,缩短了端口切换过程中通信中断的时间,避免了端口切换对通信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1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