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微手足外科专用微型负压可调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1592.1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2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梁炳生;乔虎云;李清山;冯小宁;张喆;田江华;张登峰;常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炳生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微 手足 外科 专用 微型 可调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微手足外科专用微型负压可调引流器。
背景技术
显微手足外科手术切口局限,虽然术中创面经彻底止血,但术后缝合伤口仍然会有渗出。以往采用橡胶引流条或引流管置于伤口内进行引流,收集引流液非常困难,更不能准确及时测定引流液体积。这就难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不利于指导术后处理。再者,术后包扎可能导致引流条回缩至伤口内、引流管堵塞等情况的发生,导致引流不充分,影响引流效果,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及加重神经、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近年使用的负压引流管无法针对不同手术伤口准确调整引流负压,负压过大可致血管、神经损伤,尤其是移植神经更易受损,不利于伤口的愈合。现在,显微手足外科尚未有专用的引流管,以往手术中使用的引流管一般管径较大,拔管后易形成瘢痕,甚至窦道,对伤口的愈合十分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目前显微手足外科手术后渗出液引流困难、伤口易感染的问题,提供一种能调节引流负压大小并精确实时监测引流液体积的显微手足外科专用微型负压可调引流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显微手足外科专用微型负压可调引流器,包括储液管,其中:在储液管的上端设有连接器,连接器上连接有引流装置,在储液管的尾端设有盖帽,在储液管内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一端穿过盖帽延伸到储液管的外部,并在螺旋杆上位于储液管外部的地方设有旋转固定钮;其中所述的引流装置为导流管或多个延伸连接器,在延伸连接器也连接有导流管。
为了能实现实时监测引流装置和伤口内的压力,本发明还包括负压计,所述负压计与连接器相连接。
所述导流管一侧开设有若干通孔。
为了能准确及时测定引流液体积,便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方便医生指导术后处理,本发明在储液管上设有刻度。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实现有效而彻底的引流显微手足手术闭合伤口内的渗出液。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微量多通道引流,可多手术切口,多层次,多角度,彻底引流渗出物,减少引流时间;2、可准确调节引流负压值,促进不同伤口愈合,使周围神经血管免受损伤;3、精确实时监测引流量,便于统计和收集引流液,指导术后伤口处理;4、有抗逆流装置,防止引流液反流形成二次污染;5、装置简单,易置入,易操作,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感染风险;6、引流器轻巧,易携带,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显微手足外科专用微型负压可调引流器,包括储液管1,其中:在储液管1上设有刻度10,储液管1的上端设有连接器2,连接器2上连接有两个导流管6,所述两个导流管6的直径分别为6mm和3mm且在导流管6的侧面开设有通孔9,在储液管1的尾端设有盖帽3,在储液管1内设有螺旋杆4,所述螺旋杆4的一端穿过盖帽3延伸到储液管1的外部,并在螺旋杆4上位于储液管1外部的地方设有旋转固定钮5。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显微手足外科专用微型负压可调引流器,包括储液管1,其中:在储液管1上设有刻度10,储液管1的上端设有连接器2,连接器2上连接有一个导流管6和一个负压计8,所述导流管6的侧面开设有通孔9,在储液管1的尾端设有盖帽3,在储液管1内设有螺旋杆4,所述螺旋杆4的一端穿过盖帽3延伸到储液管1的外部,并在螺旋杆4上位于储液管1外部的地方设有旋转固定钮5。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显微手足外科专用微型负压可调引流器,包括储液管1,其中:在储液管1上设有刻度10,储液管1的上端设有连接器2,连接器2上连接有一个导流管6和一个延伸连接器7,在延伸连接器7上连接有两个导流管6,所述三个导流管6的侧面开设有通孔9,在储液管1的尾端设有盖帽3,在储液管1内设有螺旋杆4,所述螺旋杆4的一端穿过盖帽3延伸到储液管1的外部,并在螺旋杆4上位于储液管1外部的地方设有旋转固定钮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炳生,未经梁炳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1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化钛-铁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