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0849.1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8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唐利;田永林;张进;刘阳;高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5B4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824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空调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有过冷管流路的冷凝器系统与没有过冷管流路的冷凝器系统相比,有过冷管流路的冷凝器01的制冷效果要好得多,但是其制热效果明显不如后者。制冷时,从压焓图上可以看出,在满足要求的致冷环境中,降低冷凝温度和使制冷剂冷凝液在节流前过冷,可以提高压缩式制冷循环的致冷系数,从而提高制冷量;制热时,没有过冷管的冷凝器01的流阻会增大,制热量也会相应增加。这种矛盾,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制冷、制热的需求,一般以牺牲一方面来满另一方面,而这样的冷凝器必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靠、能充分利用、制冷和制热效果明显提高的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它包括有冷凝器本体、带进气管的进气管组件、出液管组件以及带汇流管的汇流管组件,进气管组件和汇流管组件分别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所述的出液管组件包括有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第三集液管、第四集液管以及出液管,其中,第一集液管上安装有第一三通管、第二三通管以及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处在第一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之间,所述的第一集液管两端分别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相接,一端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的出液管上安装有第三三通管、第四三通管以及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处在第三三通管和第四三通管之间,所述的出液管通过第三三通管和第一三通管与第一集液管连通,第三三通管与第一三通管相连处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的第二集液管上安装有第五三通管、第六三通管以及处在第五三通管和第六三通管之间的第四控制阀,其两端与冷凝器本体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相接,所述的安装有第五控制阀的第三集液管两端分别与第五三通管和第二三通管相接,安装有第六控制阀的第四集液管两端分别与第六三通管和第四三通管相接。
本发明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优点在于能充分利用冷凝器,使制冷和制热效果最大化,同时为使用者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对制冷效果有利的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制热效果有利的冷凝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可变流路空调冷凝器,它包括有冷凝器本体1、带进气管21的进气管组件2、出液管组件3以及带汇流管41的汇流管组件4,进气管组件2和汇流管组件4分别与冷凝器本体1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所述的出液管组件3包括有第一集液管31、第二集液管32、第三集液管33、第四集液管37以及出液管34,其中,第一集液管31上安装有第一三通管361、第二三通管362以及第一控制阀351,第一控制阀351处在第一三通管361和第二三通管362之间,所述的第一集液管31两端分别与冷凝器本体1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41相接,一端与冷凝器本体1内的相应螺纹铜管相接的出液管34上安装有第三三通管363、第四三通管364以及第二控制阀352,第二控制阀352处在第三三通管363和第四三通管364之间,所述的出液管34通过第三三通管363和第一三通管361与第一集液管31连通,第三三通管363与第一三通管361相连处设有第三控制阀353,所述的第二集液管32上安装有第五三通管365、第六三通管366以及处在第五三通管365和第六三通管366之间的第四控制阀354,其两端与冷凝器本体1内的相应螺纹铜管和汇流管41相接,所述的安装有第五控制阀355的第三集液管33两端分别与第五三通管365和第二三通管362相接,安装有第六控制阀356的第四集液管37两端分别与第六三通管366和第四三通管364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0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