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0666.X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9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善;张鹏;焦安亮;侯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5/34;E02D19/1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范之敏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增多,基坑将越来越大、越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也将越来越困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地下结构的施工及深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施工方便,必须要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取支护和加固的措施。
目前,对超大基坑,基坑支护普通采用钻孔灌注桩,坑内设置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提高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较好地控制了基坑变形,基坑事故大为减少。不足之处是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养护及其换撑与拆除延长了基坑施工工期,提高了工程造价,也给地下室施工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地下室结构施工、节约工程成本、缩短基坑施工工期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支护桩,止水帷幕,反压土、以及水平格构式钢支撑,所述基坑支护桩设置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所述止水帷幕设置为一排互相咬合的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止水帷幕设置在基坑支护桩对应基坑周边一侧,所述水平格构式钢支撑设置在帽梁和钢筋混凝土牛腿之间。
所述现钢筋浇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内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对应止水帷幕一侧的纵向筋分布密于另一侧。
所述现浇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顶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帽梁,帽梁的一侧顶靠在水泥土搅拌桩上。
所述反压土内插设有多根短钢筋,且在坡面喷射混凝土。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中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采用了多种支护体系,采用预留反压土与水平格构式钢支撑的基坑支护方式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支护方式,尤其适合大面积基坑的支护。
(1)通过水泥土搅拌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水平格构式钢支撑组成的基坑支护体系,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点,能够保证基坑的止水和位移控制,并大幅缩短了施工工期。
(2)采用“盆式”挖土方式,基坑内预留反压土内插入短钢筋形成加筋土结构,坡面喷射混凝土,以解决基坑支护结构第一工况时其内部稳定和外部整体稳定的问题。
(3)水平格构式钢支撑在工厂预制,拆除后可周转使用,既降低了工程造价又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1—基坑支护桩、2—止水帷幕、3—水平格构式钢支撑、4—反压土、5—钢筋混凝土帽梁、6—钢筋混凝土牛腿、7—钢筋混凝土帽梁、8—短钢筋、9—喷射混凝土、10—基坑中心区域基础底板、11—基坑中心区域主体结构、12—基坑周边区域基础底板、13—基坑周边区域主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支护桩1、止水帷幕2、水平格构式钢支撑3、反压土4、钢筋混凝土帽梁5、钢筋混凝土牛腿6、钢筋混凝土帽梁7、短钢筋8、喷射混凝土9、基坑中心区域基础底板10、基坑中心区域主体结构11、基坑周边区域基础底板12、基坑周边区域主体结构13。所述的止水帷幕2设置为一排互相咬合的水泥土搅拌桩,所述止水帷幕设置在基坑支护桩对应基坑周边一侧,所述的钻孔灌注桩1紧贴止水帷幕2,所述的水平格构式钢支撑3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牛腿5和钢筋混凝土帽梁7之间。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场地条件和计算分析,确定钻孔灌注桩1的桩长、桩径、间距和配筋,确定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长、桩径、间距;
第二步:确定钻孔灌注桩顶钢筋混凝土帽梁5的截面、配筋;
第三步:施工止水帷幕2;
第四步:施工钻孔灌注桩1;
第五步:施工钢筋混凝土帽梁5;
第六步:开挖基坑中心区域土方,预留反压土4;
所述预留反压土4内插设有多条短钢筋8,且在坡面喷射混凝土9,以解决基坑支护结构第一工况时其内部稳定和外部整体稳定的问题。
第七步:对基坑中心区域坑底进行清理、整平,浇筑垫层,施工中心区域基础底板10及主体结构11;
第八步:安装水平格构式钢支撑3;
第九步:开挖基坑周边反压土4;
第十步:对基坑周边区域坑底进行清理、整平,浇筑垫层,施工基坑周边基础底板12及主体结构13;
第十一步:拆除水平格构式钢支撑4、钢筋混凝土牛腿6。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0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疏水结构施工方法
- 下一篇:液压打桩锤的变角抱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