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两线无极性的楼寓对讲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8498.0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4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田运峰;肖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兴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5/24 | 分类号: | H04Q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两线无 极性 对讲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寓对讲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两线无极性的楼寓对讲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楼寓对讲终端有采用多线制、网线、PSTN技术及调制技术。
1、采用多线制的楼寓对讲终端,对讲需要的语音、视频等信号通过模拟方式传输,语音及视频等都采用单独的传输线,错接会导致终端无法正常使用;
2、采用网线传输数字信号的楼寓对讲终端,对讲需要的语音、视频等信号通过编码为数字信号后再通过网络传输,网线必须按EIA/TIA568A或568B标准打线,错按会导致终端无法正常使用;
3、采用PSTN技术传输模拟信号的楼寓对讲终端,对讲需要的语音信号通过模拟方式传输,在终端内部实现2线-4线转换。两线无极性,可以任意接法。但无法传输视频信号,并且系统不可以采用总线结构,布线施工复杂;
4、采用调制技术传输模拟信号的楼寓对讲终端,采用三洋芯片,将语音、视频等信号调制在内部电源线上,在终端内部解调出来。内部电源线两线无极性,可以任意接法。由于传输阻抗的原因,基本只适合1对1的模式,无法适用于多个终端互联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楼寓对讲终端语音、视频信号要采用单独的传输线等情况而提供一种采用两线无极性的楼寓对讲终端,该终端使用两根线且无极性,从而可以任意接线;采用总线式结构,从而减少布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两线无极性的楼寓对讲终端,该终端包括CPU、音频接口、HomePlug芯片和两线接口,所述音频接口及HomePlug芯片分别与CPU相互连接,所述HomePlug芯片将来自两线接口的音频数据包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CPU及音频接口将此数据包解码还原为音频信号;所述CPU及音频接口将音频信号通过编码后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发送给HomePlug芯片,HomePlug芯片再通过两线接口将数据包传输给其他终端。
上述HomePlug芯片提供MII接口,用于连接以太网。
上述HomePlug芯片可工作在MAC和PHY模式,分别用于连接以太网PHY和有MII接口的CPU。
上述终端还包括视频接口,视频接口与CPU相互连接。
上述HomePlug芯片将来自两线接口的视频数据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CPU和视频接口再将此数据包解码还原为视频信号;所述CPU和视频接口将视频信号通过编码后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包,发送给HomePlug芯片,HomePlug芯片再将数据包传输给其他终端。
上述终端还包括人机接口,所述人机接口与CPU相互连接。
上述CPU与内部电源电连接。
上述HomePlug芯片与内部电源电连接。
上述两线接口与内部电源电连接,终端供电由两线接口提供。
上述内部电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终端供电由外部电源提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采用两线无极性的楼寓对讲终端解决安装施工中接线复杂不能接错的问题,使用两根线且无极性,从而可以任意接线;终端之间可以直接并接,采用总线式结构,从而减少布线;可选择通过两线供电,避免多布线的;可以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互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两线无极性的楼寓对讲终端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两线无极性的楼寓对讲终端模块另一种供电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BCM60321的PHY模式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BCM60321的MII PHY接口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BCM60321的两线接口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XTM8130的MAC MII接口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现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CPU1选择XTM8130,HomePlug芯片2选择BCM60321。
BCM60321是基于HomePlug技术的Multi-PHY switch芯片,兼容HomePlug AV V1.1,包含PLC MAC及MII、RMII快速以太网接口;BCM60321内置的HomePlugAV模拟前端,经过滤波、隔离、耦合,即可通过两线接口7将信号传输到两线的电力线上去;同时也可通过两线接口7将两线的电力线上的信号经过隔离、耦合及滤波接收下来。收发的数据,可通过内部的交换引擎,交换至MII、RMII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兴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兴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8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