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袋装高粘度沥青及其生产方法与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77715.4 申请日: 2013-08-27
公开(公告)号: CN103408958A 公开(公告)日: 2013-11-27
发明(设计)人: 李振华;李滢 申请(专利权)人: 李振华
主分类号: C08L95/00 分类号: C08L95/00;C08L51/00;C08L57/02;C08F287/00;E01C19/02;E01C19/08;C04B26/26
代理公司: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陆飞;盛志范
地址: 200092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袋装 粘度 沥青 及其 生产 方法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粘度沥青及其生产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水性路面、水泥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简称“白加黑”)、钢结构桥面铺设沥青混凝土等,都需要使用高粘度沥青。

排水性沥青路面是一种具有排水系统的高空隙率沥青路面。其主要作用在于:雨天时由于它具有高的连通空隙以及纵向与横向的排水措施,使得路表不致积水,混合料颗粒周围的水膜也不致太厚,从而起到了防侧滑、防眩光、防水雾等作用,降低了雨天交通事故的概率;另外,这种路面粗集料相互嵌挤,骨架作用明显,也提高了道路的抗车辙性能。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白加黑”),可提高水泥路面的使用功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但在水泥混凝土板块水平方向的收缩或位移造成的拉伸作用,或面层底部的弯拉应力,或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水泥板块接缝(裂缝)处的竖向剪切应力,均会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产生反射裂缝,影响沥青面层的使用寿命,在低温情况下的破坏尤其显著。为有效防止、延缓、减少反射裂缝的出现,采用高粘度沥青铺设一层应力吸收层,是最有效的方法。

钢结构桥梁的大量涌现,使桥面铺设沥青混凝土成为全世界研究的课题,而高粘度沥青的出现,为这一课题又多了一种选择。

在现有的技术中,有关高粘度沥青的技术很多,许多专利文献对此均有报道,如:CN101457009 B、CN1351096 A、CN1132883 C、CN19990593 A、CN101613515 B等。这些专利技术介绍的高粘度沥青生产方法,可以归纳成三种方法:1.工厂化生产,即通过整套固定的设备,在生产车间生产高粘度沥青,然后用专用车辆送到拌和楼,制成高粘度沥青混凝土。2.移动设备生产,即通过整套可移动的设备,在拌和楼附近生产,生产出高粘度沥青以后,直接输送到拌和楼,制成高粘度沥青混凝土。3.用整套设备生产颗粒状高粘度沥青,直接投放到拌和楼的拌缸内,制成高粘度沥青混凝土。以上生产方法1、2都需要比较庞大的整套设备,专用车辆的运输和反复的加热,不仅耗能大且易造成材料的老化,同时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相对效率较低。方法3生产的颗粒状高粘度沥青,由于其产品质量技术指标,与高粘度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指标没有直接必然的相关性,必须制成液态状的高粘度沥青,才能测定其质量技术指标,确定是否能制备合格的高粘度沥青混合料,因此,颗粒状高粘度沥青,实际应用的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方合理、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能优良的袋装高粘度沥青及其生产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袋装高粘度沥青,由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

道路沥青                            75-85份

SBS                                 5-10份;

石油树脂                            5-10份;

芳烃油或橡胶油                      5-10份;

聚乙烯蜡或微晶蜡                    2-5份;

抗氧化剂                            0.5-1.0份;

接枝剂                              1-5份;

引发剂                              0.1-1.5份。

本发明中,所述道路沥青为70#或90#道路沥青;所述SBS为星型或线型,或星型与线型混配中的一种,其中,苯乙烯与丁二烯嵌段质量比(S/B质量比)30/70,分子量10-20万;所述石油树脂的软化点温度为110~130℃;所述芳烃油(或橡胶油)的运动粘度100℃时mm2/s 30-45;所述聚乙烯蜡,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8000;所述抗氧化剂的有效组分≥98,挥发份≤0.5% ;接枝剂为顺丁烯二酸酐,其密度1.48,熔点52.8℃;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纯 度:≥99%(HPLC), 熔 点:100-103℃,活化能:129KJ/mo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华,未经李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7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