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7585.4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傅宇;李凌;龙小芳;张宇;贾登圣;秦红;都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3/06 | 分类号: | E01C1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5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气 塑胶跑道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塑胶跑道主要分为预制型塑胶跑道、全塑型塑胶跑道、透气型塑胶跑道和混合型塑胶跑道等,不同类型的塑胶跑道在施工方法上都存在区别。其中,透气型塑胶跑道因为其环保、无污染、无毒、后期维护成本低,更以价廉物美、透气性好、易铺装而受社会各界特别是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厂矿企业等的欢迎,而且此种塑胶铺面材料,是一种得到国际田联认可、国际公认的运动场最佳铺面材料。此种场地也是目前国际、国内大型田径比赛的标准场地。然后采用现有施工方法完成的透气型塑胶跑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沥青面层与聚氨酯面层的粘结度不牢固,胶面有脱层现象;2、整度误差大于5%;3、厚薄不均匀;4、面层秃面或粘结不牢;5、面层反光,影响运动员视线;6、运动场地有接缝,影响跑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确保运动场地施工质量达到国际田联标准要求,且经久耐用的透气型塑胶跑道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a)、基础面层处理;
b)、底胶铺设,将单组份胶水与2-3mm的黑胶粒按1:5-6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接着加入适量催化剂,所述添加的催化剂为单组份胶水质量的2~4%,将上述物料在砂浆拌和机中搅拌,在铺设底胶之前先将地基基础清扫干净后在基础面上涂单组份胶水,然后将上述经过搅拌的物料进行机械铺摊,形成黑胶粒层;
c)、待底胶完全固化后,进行跑道面层喷涂,所述喷涂的材料为1-2mm的三元乙丙橡胶颗粒以及跑到面漆按比例混合后搅拌所得,将喷涂的材料倒入喷涂机内进行至少二道喷涂且相邻两道喷涂的方向相反;
d)、划线。
本发明所述的透气型塑胶跑道施工方法,其在所述步骤b)中,一边刷单组份胶水一边铺黑胶粒层。
本发明所述的透气型塑胶跑道施工方法,其所述底胶铺设厚度为10mm。
本发明所述的透气型塑胶跑道施工方法,其在所述步骤c)中,每道面层的喷涂厚度不小于1.5mm,两道喷涂的厚度约为3mm。
通过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制作的透气型塑胶跑道有效解决了现有透气型塑胶跑道存在的问题,确保运动场地施工质量达到国际田联标准要求,且经久耐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a)、基础面层处理。具体为:
(1)水分的排除,沥青及水泥混凝土含水率应小于5%,否则应排除水分后方可进行涂装。排除水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通风:加强空气循环,加速空气流动,带走水分,促进混凝土中水分进一步挥发。(2)加热:提高混凝土和其周围空气的温度,加快混凝土中水迁移到表层的速率,使其迅速蒸发。宜采用强制空气加热和辐射加热。直接用火源加热,生成的燃烧产物(包括水),会提高空气的雾点温度,导致水在混凝土上凝结,故不宜采用。降低空气中的露点温度:用脱水减湿剂、除湿器或引进室外空气(引进室外空气露点低于混凝土表面及上方的温度)等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水汽。
(2)对于PH值大于8的返碱地面用酸洗法处理,酸洗法(适用于油污较多的地面):用质量分数为10-15%的盐酸清洗混凝土表面,待反应完全后(不再产生气泡),再用清水冲洗,并配合毛刷刷洗,此法可清除泥浆层并得到较细的粗糙度。
(3)对于平整度较差或地基表面过于光滑大面积场地采用机械方法,用喷砂或电磨机清除表面突出物,松动颗粒,破坏毛细孔,增加附着面积,以吸尘器吸除砂粒、杂质、灰尘。对于有较多凹陷、坑洞地面,应用塑胶与石英砂或细胶粒配置成砂浆或腻子填平修补。
(4)对于地基无防水层或含水量较高的场地刮防水层,专用的单组分放水聚氨酯加入石英砂配置成沙浆在地基的面层涂刷一道0.5-1mm后的防水层,待完全干燥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经处理后的沥青及水泥混凝土基层性能应符合以下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未经成都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75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变阻尼减振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低温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