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污泥干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6936.X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5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登平;韩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登平;韩莹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1137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污泥 化装 | ||
1.一种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线倾斜放置的滚筒(10)以及用于驱动该滚筒(10)沿其轴线旋转的驱动组件,滚筒(10)内部具备有容纳污泥的容纳腔(11);容纳腔(11)沿滚筒(10)轴向方向顺延贯穿设置,且其进料端处于滚筒(10)的高端部处,其出料端位于滚筒(10)的低端部;城市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用于供给容纳腔(11)热量的供热通道(12)以及收集和排除湿污泥烘干后飞灰废热的回风通道(13),所述供热通道(12)连通容纳腔(11)布置;回风通道(13)进风端连通容纳腔(11),出风端连通于外部飞灰废热处理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通道(13)紧邻容纳腔(11),且回风通道(13)出风端位于滚筒(10)的低端部处,其进风端连通容纳腔(11)的位于滚筒(10)高端部的一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通道(12)与容纳腔(11)均呈圆管状,供热管道(12)套设于容纳腔(11)内且两者同心布置,两者彼此间由径向布置的加强筋(14)呈辐射状固接;供热通道(12)沿其轴向和/或周向方向依次布置有多个贯穿管壁设置的通风孔(12a),所述通风孔(12a)构成容纳腔(11)内的热风进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热通道(12)尾端密封且在其进风端管壁处设置有喇叭状热风导向口(12b),所述热风导向口(12b)连通供热通道(12)及容纳腔(11),热风导向口(12b)的吹风导向方向指向滚筒(10)的高端部处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于其进料口处还设置有用于打散湿污泥的破泥筋条(11a),破泥筋条(11a)外形呈直杆状且沿容纳腔(11)腔道布置方向顺延设置;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处还凸设有用于梳耙污泥的凸齿部(11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包括位于滚筒(10)轴心处的中心容纳腔(111)和环绕中心容纳腔(111)轴线呈轴对称布置的旁支容纳腔(112),所述中心容纳腔(111)和旁支容纳腔(112)均具备相应的供热通道(12)以形成彼此独立的污泥干化组件;所述滚筒(10)进料口亦分别包括对应指向中心容纳腔(111)进料端的中心进料口和对应指向旁支容纳腔(112)进料端的旁支进料口,所述中心进料口和旁支进料口均为一个且旁支进料口的出口口径与中心进料口的出口口径之比等于旁支容纳腔(112)数目与中心容纳腔(111)数目之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通道(12)呈由其进风端至其密封端口径减小的阶梯管状或锥形管状,旁支容纳腔(112)为沿中心容纳腔(111)轴线对称布置的六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滚筒(10)由螺旋输送机(20)供给进料,螺旋输送机(20)的各出料端构成滚筒(10)的相应进料口;容纳腔(11)进料端处设置有便于进料的“八”字形环板(15),所述“八”字形环板(15)的小口径端构成螺旋输送机(20)的各出料端的插接端,“八”字形环板(15)的大口径端连通并罩设容纳腔(11)进料端布置;两两临近布置的旁支容纳腔(112)的进料口间还布置有用于引导湿污泥流向指定旁支容纳腔(112)处的挡泥引导板(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污泥干化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滚筒(10)外的外壳体(30),所述外壳体(30)外形呈圆筒状,所述滚筒(10)外形呈圆柱状且与外壳体(30)间构成同心套插式配合;所述外壳体(30)为保温壳体,外壳体(30)上沿其周向均布有多个用于固定其与滚筒(10)位置关系的固定单元(31);固定单元(31)为固定栓,其径向贯穿外壳体(30)且端部紧密抵靠支撑滚筒(10)外壁处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30)用于抵靠滚筒(10)的一端和/或栓身处包覆有隔热层;以周向环绕滚筒(10)布置的固定单元(30)数目为一组,所述固定单元(30)为多组且沿滚筒(10)长度方向顺延布置;固定单元(30)上套设螺栓防雨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登平;韩莹,未经李登平;韩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69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调整器组件
- 下一篇:股骨整形外科器械及其使用方法